泰兴市河失镇探索形成“共同理、大家评”综合解纷工作法
2023-12-13 09:50: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泰兴市河失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不上交”的办法举措,探索形成矛盾纠纷“共同理、大家评”工作法,取得了明显成效,连续10余年没有重大矛盾纠纷上交,全镇民风淳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近期,河失镇“共同理、大家评”综合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104个“枫桥式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共同理清纠纷底数。一是网格每日走访。组织网格员按照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的“三提三知”要求,坚持每日开展入户走访和亮职责亮身份“一访双亮”活动,建立网格微信群,推送服务“二维码”,线上线下全面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发现问题当天上报。二是村居每周听诉。确定每周三为村居听诉日,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召集,邀请分工镇干、“三官一律”、法律明白人、村居民代表等下沉“网格服务站”,面对面听群众提问题、听群众谈诉求、听群众讲意见,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三是镇级半月研判。在动态汇聚全镇网格排查、干部走访、部门掌握以及“12345热线”“110非警务”“阳光信访”等线下线上全量矛盾纠纷数据的基础上,每半月召开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镇机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矛盾纠纷研判分析会,汇总情况、点调工作、对账销号。

共同理清纠纷症结。对于发现的矛盾纠纷,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是理顺情绪,防矛盾激化。以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为阵地,用好调委会、治保会、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反诈禁赌会“六会”自治组织,通过“听、谈、劝”等方式,及时理顺安抚群众情绪。二是理清头绪,防处置失当。采取约谈当事人和实地走访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每一起矛盾纠纷开展解剖式研究,弄清真实情况,找准矛盾症结,为化解工作打下基础。三是理好思绪,防效果不佳。对于政策性较强的矛盾纠纷,明确由村(社区)法律顾问释法明理、依法化解;对于界限模糊、双方各执一词的矛盾纠纷,邀请乡贤能人居中调解、促成和解;对村(社区)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及时提级管理,由镇党政领导包案攻坚。

大家参与做好“三评”。为确保更好地解纷效果,创新公开评议机制,除口头调解的简单矛盾纠纷外,其他纠纷都引入多方参与、公正评议程序。一是发挥专业力量做好点评。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三官一律”等相关人员担任“调解主持人”,从法律、法理的角度,对矛盾纠纷开展针对性点评,提出专业性调解建议,确保一般性矛盾纠纷在调前点评阶段得到化解,重大复杂问题导入众评程序。二是集聚群众智慧做好众评。从“六会”组织中挑选“有公信”“会拉呱”的“五老”人员,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对矛盾纠纷客观公正评议,对矛盾双方进行劝解,由主持人综合大家意见,形成调解结论,组织双方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及时提级管理,直至双方握手言和。三是立足事心双解做好自评。矛盾纠纷化解后,组织当事人发表意见建议,对过程和结果进行口头评价,就协议履行作出表态承诺。

对症下药补齐短板。对“共同理、大家评”发现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短板问题,举一反三,及时推动整改,不断提升效能。针对一些纠纷调解后履行不到位的问题,建立督促机制,由“六会”等人员督促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或通过司法确认等程序增强效力,彻底改变现状。针对一些邻里纠纷“一调了之”、出现反复的问题,明确矛盾纠纷调解结束一个月后,由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采取电话沟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形式回访双方当事人,严防反复甚至反弹。针对环境整治、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高发领域、群众反映高频问题,针对性地堵塞机制漏洞,完善服务体系。针对一些涉党政部门、基层组织矛盾纠纷中反映出的工作作风等问题,开展“补短板、强弱项”作风建设专项提升行动,立查立改、即知即改,严防面上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泰兴市司法局 顾梦颖)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