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围绕“一中心三基本点”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2024-01-25 10:43:00  来源:法润江苏

兴化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围绕“一中心三基本点”落实“乡村振兴 与法同行”举措,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以“法治乡村建设”为中心,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坚持推行“党建+”模式,构建“党群服务中心+司法行政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法治文化广场”“党员议事室+援法议事庭院”等新阵地,着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档升级。目前,已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6个,培育3092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打造260名“五型”(知识型、能力型、经验型、思想型、智慧型)骨干力量。

以“法治阵地建设”为基本点,加强里下河法治文化带建设。充分发挥里下河法治文化教育引导作用,坚持以“一地一特色”为抓手,将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特色田园乡村、红色文化、法治文化相结合,打造里下河法治驿站8个,并将法治阵地串珠成线,建设成里下河法治文化带。成立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举办青少年“八礼四仪”综合实践活动。目前,里下河法治文化带有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3个,青少年法治教育(融合教育)实践基地12个,每年参与主题活动达16000人次。

以“法律服务延伸”为基本点,提升法治乡村建设力度。延伸为民服务触角,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充分发挥司法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着力为群众排难解忧,努力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将为民活动做实做优。2023年,按照“1+26+N”布局,实地走访152个村居,提供法律帮助702件,其中涉及农民工讨薪案件56件,为325名农民工讨薪160余万元。全面落实村居法律顾问“万场讲坛”活动,开展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1400余场,“援法议事”案例在泰州市“援法议事”工作范例述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基本点,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立足水乡资源,巧借非遗东风,“唱念做打”不断丰富乡村法治生活。“唱”出新花样。以非遗传人带动百姓“唱”法,打造茅山号子田间唱响民法典、淮剧小戏唱热法治乡村。“念”好服务经。以法律服务为载体,加强“订单式”普法宣传实效,针对“农民工维权”“蟹农贷款”等农村热点,在服务中宣传法律法规。“做”足基本功。建立农村关键群体档案,优化“豪哥说法”“司法妈妈”工作机制。“打”好特色牌。建立“法治+旅游”普法品牌,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法治同行风景区域。

兴化市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