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四大工程”激活法治新动能
2024-02-01 14:00:00  来源:法润江苏

海陵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八五”普法实施为抓手,将普法融入法治文化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需求,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助推全社会法治氛围更浓厚,人民法治满意度更提升。

普法滴灌工程推进全民守法。从“广撒网”转变为“精聚焦”,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关键少数”,出台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旁听庭审等制度,领导干部随机述法压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聚焦“关键时期”,深耕“带法回家”传统品牌30年,不间断开展法治征文、模拟法庭、法治嘉年华、法治自助游,涌现出一大批“小小法律明白人”。聚焦“关键人群”,分层分类分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打造东部新城法律服务产业园,送法进园区精准服务企业需求。针对老年人、农民工、新业态等群体特点,精心组织“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新业态劳动者法治大篷车、银发法治讲堂等,推动人人可学法、人人都守法。

载体升级工程点亮法治品牌。深化“梅乡·法韵”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文化惠民、利民。用心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三河法治文化园、民法典主题公园等,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学法、懂法。匠心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工程,鼓励支持群众文化团体和个人等广泛开展法治文艺创作,在公园、学校、机关等进行法治文化作品展,书画普法、戏曲普法、小品普法等形式深受群众喜爱。悉心孵化普法代言人形象,拍摄制作“小敏聊法”“海娃说法”普法视频、动漫,在网格群、户外显示屏广泛播放,小敏与海娃卡通形象实现主要商业街区法治标语全覆盖,形成特色鲜明的法治风景线。

主体扩大工程确保责任落实。全面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大力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搭好履职平台,提供“普法月月行”载体,实施法治教育联创共建,不断推出亮点品牌、特色活动,高规格高标准开展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通过自评、述评、社会评价“1+1+1+N”方式,切实提高评议质量。完善管理制度,修改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建立“以案释法”案例库,持续开展“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发布活动。用好服务机制,在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过程中说法释法,在重要时段和节点集中刊播法治公益广告,提高服务“法治含量”。

依法治理工程护航基层稳定。深化基层法治建设,推动高效能基层治理。实施“法律明白人”培优工程,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从“垛上说法”普法宣传到“乡贤谈法”纠纷化解,推动法治渗入基层治理方方面面。创新“援法议事”基层实践,通过明主体、建平台、搭载体、创品牌,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清单”转变为“满意答卷”,探索推广楼道议事、庭院议事等基层治理微模式,解锁基层治理“法治密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开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建设尊法守法、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模范守法家庭。

海陵区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