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非遗+普法”引领社会法治新风尚
2024-06-24 15:56:00  来源:法润江苏

为推动法治文化下沉走深走实,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泰兴市司法局扩大现代生活连接面,发挥非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将非遗传统与法治文化相结合,让非遗“火”起来,让法治“活”起来 ,走出一条具有泰兴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法治建设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优中选优,抓牢法治文化优质基本盘。夯实法治文化阵地基础建设,全市350个村(社区)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以优质阵地示范和循环“提档升级”实现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场所优”“设备优”的硬件保障。推动法治文艺创作人才培育,成立法治文艺工作室,将传统文艺工作者纳入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着力于将法治元素融入传统非遗文化,邀请曲艺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家协会等文化组织加入普法行列,积极创作法治主题的艺术作品,丰富法治文艺形式。近年来,全市共培育法治文艺工作者87名,创作法治文化作品10000件。

二是因地制宜,增强法治文化基层黏合度。法治宣传融入地方文化,让普法工作更具趣味性、生动性、群众性。结合群众实际法律需求和当下热点法律问题,将宪法、民法典、婚姻关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元素编成歌词,融入鼓儿书,寓教于乐,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丰富法治文化下沉渠道,充分利用“法润民生”微信群、抖音等平台将法治文化供给上线,开启文化下乡“点单”模式,精准提供公共法治文化服务。着力实现普惠性法治文化下基层,避免出现“明星村”和偏远村法治文化资源失衡,通过鼓励、引导多种形式将法治文化资源深入基层“盲区”,真正实现“水过留痕”,送进去,留下来。近年来,全市共开展法治文艺下基层活动350场次,参与群众4万余人。

三是百花齐发,引导法治文化创作自觉性。搭建基层法治文化平台,催生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文化创作内生动力。一是“非遗+理论”。深入挖掘非遗“鼓儿书”的育人内涵,成立“鼓儿书”宣讲团,将理论政策编写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唱词,开展“打鼓说唱新思想”活动6000余场。二是“非遗+文明”。发挥非遗“泰兴说唱”载体作用,创作《泰兴基层普法员》《高歌奋进新征程》等说唱节目,通过“百场法治文艺下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在全市巡演,弘扬主流价值、宣传文明新风;全市由基层群众自发组成的法治文艺演出团23个,通过歌舞、曲艺、情景剧以及快板等多种形式聚焦本土,将法治文化传播由自上而下的“单向输送”转化为“双向奔赴”,让基层群众既当观众又当主角,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基层群众尊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点燃基层法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引擎。

泰兴市司法局 朱涵雅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