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陵区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5.0版》,对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进行明确。海陵区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不断完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助力“5.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走深走实,推动擦亮“营在海陵”金字招牌。
一是优化多元保障的制度政策。制定并发布《海陵区规范行政机关涉企行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通过事前备案公示、事中提效指导、事后监督评估,构建全流程监管模式,规范行政机关的涉企行政行为。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政策出台有理有据,成为护航企业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召开“优化营商环境 政企面对面”涉企行政执法座谈会,直面企业提出的矛盾和问题,对企业提出的需求和意见,“销号式”一一解决并回复。
二是优化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制定《海陵区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汇编》,利用“法治体检”“政策理论面对面”等活动,指导市场主体强化合规经营,避免违法行为和损失的发生。立足监管效能最大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合法化,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综合查一次”等灵活执法方式,引导企业通过陈述申辩程序申请减轻或免除处罚,帮助企业减少风险。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案卷评查”双考评机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各项制度,规范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防粗暴执法、随意执法。
三是优化安商亲商的法治保障。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联合区工信局、区总工会等部门制定《“律企携手同行 服务实体经济”助企强链专项行动》,发挥助企法律服务团作用,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组团+共建+走访”等形式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政策解答、矛盾调解等活动,提供精准法律服务。聘任“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员”,组织观察员进企业、进厂房、进工会,广泛收集企业需求、职工诉求,搭建好沟通桥梁,构建“体验、反馈、整改、评价”的全链条闭环式问题解决督办机制,让“法治亲商”成为海陵的核心竞争力。
海陵区司法局 朱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