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法治助企2+N”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江宁区司法局瞄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目标,组织引导司法行政干警和全区律师聚焦食品行业“急难愁盼”问题,用一条条精准措施帮助食品企业渡过难关,用一项项暖心服务助力区内大型食品产业链健康发展。
深度走访高效便民
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南京维利康食品有限公司是江宁一家老牌面包糕点生产企业,成立于1989年,原为南京“康利”食品厂,2013年荣获“南京市著名商标”,拥有30类商标注册权,是江宁区家喻户晓的面包烘焙品牌。为了解当前形势下企业的发展情况,该企业对口帮扶小组成员——江宁区司法局局长朱同福和江苏六朝律师事务所主任丁明胜主动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走访调研,在了解到企业存在自动面包机耗电成本较大、外包装成本投入较大等问题后,帮扶小组“按需施策”,现场为企业解读《南京市江宁高新区助企纾困政策申报指南》,主动帮助企业申请减免10万元电费和礼盒制盒机设备补贴款,同时按照政策引领,帮助企业顺利获得了400万的农产品企业优惠贷款助力产品优化升级,真正做到为企业减负担、为百姓谋福利。
创新举措精准普惠
优质服务惠企暖心
位于滨江开发园区的南京桂花鸭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疫情的反复和不稳定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何、遇到了哪些法律问题,牵动着法治助企领导小组的心。在江宁司法所、滨江开发区管委会以及王长江律师团队《老王普法》栏目组的共同努力下,一场网红普法融合“法治体检”的专项活动如期在桂花鸭集团举行。
经过“法治体检”了解到,近年来各类商标侵权行为层出不穷,知名品牌在各类电商平台屡屡被其他企业“搭便车”“碰瓷”,桂花鸭集团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经过多年在核定商品上的商标使用与宣传,桂花鸭品牌被授予“江苏老字号”称号,而某公司销售的盐水鸭外包装右上角也标有“江苏省优质产品”“南京风味”“桂花鸭”字样,以此来迷惑消费者。对此,《老王普法》从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风险管理两个角度给出了法律建议,为企业维权打假奠定了基础。后经法院审理,判令被告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原告桂花鸭集团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并连带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人民币合计10万元。
创立机制多方联动
长效优化营商环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是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还包含着养殖业、种植业、食品加工业等多方面。江苏圣典(江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生臣团队开辟了一条以律师为中心,吸纳30多位食药环行业高校学者、主任医师组成的技术智囊团,带领律所团队走专业化、精准化的食品药品行业法律服务道路。食药环产业链法律服务中心围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环境设备、冷链物流等生物化工领域,实现了法律与技术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上游与下游结合、刑事与民商结合。李生臣团队在帮助顾问单位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服务的同时,对相关专利、发明进行技术转化,将食品产业的智力成果转换成相关法律服务产品,其带领律师团队编写的《农药肥料行业企业法宝--法律风险防范与纠纷解决》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也为企业提供了重要法律参考。
李生臣团队不仅立足本职,更积极投身食品安全公益,他带领党支部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系党支部共建,成立“圣典红色普法讲堂”,线上与中国商报、食品安全报等媒体进行合作,开展《食话实说》普法栏目,线下则通过“法进小区”“法进校园”以及各协会进行食品安全普法宣讲,先后前往齐武路小学、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东山外国语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举办讲座15次,受教育人群近万人次,有效增强关键群体的食品安全意识。
(江宁区司法局 何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