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过去,在浦口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依法治区办勇挑重担,“疫”行出征,全面发力统筹推进依法防控、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环节,勠力同心开创了浦口法治建设新局面。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速。法治建设根基不断夯实。出台《浦口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细化“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10个方面38条工作举措99项任务分工,将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落实情况及述法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法治建设考核内容,切实推动法治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尊法学法意识全面增强。将宪法、民法典等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赠阅《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读本2000余册,通过主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确保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不少于40学时。
依法行政能力稳步提高。组织开展不少于40课时必修课在线执法资格培训,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深入推进定期清理、日常巡查、督查考核“三项制度”落地。2022年,先后审查规范性文件3件,重大行政决策审查4件,招商引资协议等各类合同79件,办理涉法事务23件,省、市、区征求意见48件。
二是执法司法质效进一步提升。综合执法改革蝶变焕新。以深化“大联勤”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为抓手,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探索形成“两强两减一提升”的“221”模式,实践趟出“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综合执法新路径。今年,浦口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荣获“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称号。行政争议化解再创佳绩。率先出台区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高标准建成了区级行政复议中心,实现了行政复议案件受理“一个窗口对外”,通过“成立专家调解工作室”“引入公职律师办案”“案件办理繁简分流”等举措,切实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家门口,经复议后诉讼的行政争议案件实现“零败诉”。司法为民答卷常写常新。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建立健全行业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同比上升6.3%;深入开展“净网”“断卡”等专项行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7.6%;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开展专业团队巡回审判,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入。法治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开展法律服务领域省级管理事项行权工作,围绕“律师事务所(分所)设立、变更、注销许可”等5项省级赋权事项进行合作行权;举办警企会客厅,及时收集、妥善处置企业“急难愁盼”;深入推进“破产+金融”创新项目,扎实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着力提升浦口营商环境系统性竞争力。市域社会治理成效凸显。依托大联勤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探索推进合成服务中心建设,整合110指挥中心与大联勤网格化指挥中心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警务平台与非警务平台数据融合,组织“全员大走访、共建新浦口”活动,做到网格化疫情防控“不松懈”、网格化参与创建“不松弦”,网格化服务民生“不断线”。基层民主创建可圈可点。广泛搭建“援法议事”平台,积极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议事体制;不断强化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持续推进“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确保队伍“建管用”一体推进。截至目前,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4家,“学法用法示范户”69户,“法律明白人”1135人。
四是法治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强。民生问题化解提质增效。聚焦房地产、培训机构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领域,确保欠薪法律援助案件快立快处;创新建立听民声、解民忧“每月一办”工作机制,打造“1+4+N”的“和解浦畅”调解品牌,推动民间矛盾纠纷“进一个门,经一条道,得一个解”,截至目前,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95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9%。
普法宣传活动重点突出。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分层分类分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法润浦口 春风行动”“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第十六届“农民工学法活动周”、“4·8”司法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主题、重大节点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法治文化建设守正出新。持续放大“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浦小法”等品牌效应,积极构建以“浦口政法”“浦口普法”微信公众号、“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为基础的“报、网、端、微、屏”新媒体普法矩阵,原创《“宪”给您最好的保护》《天上飞》等4部作品在第四届平安南京“三微”比赛分获二、三等奖,法治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浦口区司法局 谢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