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司法局通过实施七大举措,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先行样本。2020年,“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先后被中央依法治国办、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全国、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一是营造最稳定的法治制度环境。出台全省首个市级层面营商环境立法《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对现行有效的地方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解决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本市营商环境领域现行有效的地方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40余件,知识产权保护、信用监管、政务数据管理、人才宁聚计划等创新举措国内领先。
二是依法加强政府部门权责管理。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推行“有温度的执法”,要求行政执法部门细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从轻、减轻及不予处罚清单。目前23个市级部门已制定涉企免罚轻罚清单682条,其中不予处罚事项299条,从轻处罚事项282条,减轻处罚事项101条。2022年,市场监管领域共计办理免罚、减轻处罚案件1972件,涉及金额12041.5万元。
三是分析梳理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组织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编制工作,提出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以及企业行政监管要求,形成菜单式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目前已有市工信局等22个市级部门完成梳理工作,制定了824条清单,每个事项均详细阐述常见违法行为、法律依据及违法责任、风险等级、合规建议、指导部门等内容。
四是深入推进“万所联万会”机制建设。与市工商联联合推动律所与商会通过聘请法律顾问、组织洽谈会、提供公益服务、开展党建互学共建活动等形式开展多元化对接交流。目前,全市247家律所与322家商会进行了对接,26家律所党组织与40余个商会或企业党组织形成了共建关系。2022年5月,举办“助企纾困 法治护航”公益法律服务主题活动,建立“南京市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之家”,发布法律服务十项举措,推动律师事务所与商会签署法律服务对接合作协议。发放“助企纾困”公益法律服务护航券3000张,律师行业拿出9000小时专项公益法律服务时间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五是深入开展企业法治体检。组建36个疫情防控和助企纾困律师服务团,发布《企业法治体检实用操作手册》《企业复工法律文本参考手册》等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共走访企业1300余家,排查法律风险7200多条,解决问题1200余个,建立长效机制50多项。
六是充分发挥服务平台功能作用。在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综合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开通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5”和知识产权维权专席,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便捷化法律服务,2022年共接听专线来电近3000次。强化电商平台及展会知识产权保护,2022年共接受咨询1700余次,服务企业1200余家,出具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600余份,入驻各类展会30余场。
七是依法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在工业园区和农民工集聚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开辟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对因欠薪或工伤事故申请法律援助的,免除经济状况审查,做到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服务。深入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化解生产经营纠纷726件、劳动纠纷9900余件、合同纠纷10000余件,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94件,调解、和解案件27件。
(南京市司法局 周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