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产业链+法律服务”赋能“链”上企业添动力
2023-05-18 11:25: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南京市围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链,对应组建“8+3+1”法律服务联盟。今年以来,各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共计召开法律服务合作洽谈会、项目对接会、调研座谈会80余场,对接重点产业企业394家,不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

“通过探索法律服务融入产业链新模式,南京市积极培育与产业布局相匹配、与产业体系相融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现代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产业链+法律服务’新优势。”南京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组建“8+3+1”产业链联盟,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近日,南京市某服装设计企业发现,有业务往来的某外企存在盗用其服装设计图样的情形。

得益于南京公证处江北新区分部积极推行的知识产权源头公证保护机制,该企业在创作服装设计时,已将全过程证据通过“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平台”进行每日实时证据存证,并由公证处出具了电子版《存证凭证》。

该企业迅速将《存证凭证》提交给海外仲裁机构。仲裁机构核验后,认定该企业对争议服装设计享有著作权,最终裁决被诉外企承担停止侵权和赔偿责任。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产业链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南京市公证行业搭建“知识产权资产数字化交易平台”“企业商业秘密在线保护平台”,全面推广使用商业秘密在线保护公证,充分发挥商业秘密数据存证综合服务云平台作用,为产业链上企业提供智能、便捷、安全可靠的商业秘密保护方案。

拓展和创新证据保全公证新途径,帮助链上企业完成商品侵权证据材料的固定收集,为后续维权提供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已办理商品侵权证据保全公证30余件。

强化链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南京市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的特色之一。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司法局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建设全市科技园区和功能板块知识产权维权分中心,为全市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涉及知识产权的举报、投诉和侵权法律帮助。

其中,江宁知识产权维权分中心为38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常态化开展产业预警分析,不断探索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新途径。

近年来,南京市创新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发展新模式,持续推动法律服务融入产业体系,针对重点产业链,结合南京产业布局,成立覆盖各重点产业链的法律服务联盟。

上月,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联合建邺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举办“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专利布局与保护”主题沙龙活动。

该联盟由市律师协会联合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促进会等共同发起成立,现有成员单位包含南京多家头部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旨在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助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活动中,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专利部总监韦超峰律师应邀作“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专利微观布局策略”主题讲座,引起大家共鸣。

“韦律师提到的很多内容和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很契合,希望后期有更多的这种高质量线下实务交流。”南高齿集团经理袁长慧说。

开发270余种法律服务产品,“订单融资”超亿元

位于六合区的一家气象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防雷工程等业务,在没有用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下,仅凭一笔施工订单便获得了50万元贷款。

“流动资金就是我们小微企业的‘命根子’,50万元贷款虽然不多,但能解燃眉之急。”公司负责人陈诚说,这都多亏了“订单融资”法律服务产品。

“融资难”“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六合区司法局联合江苏苏尊容大律师事务所在全省首创“订单融资”法律服务产品,已累计为20余家中小微企业融资超亿元,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只要有国(央)企的订单就可以贷款。”江苏苏尊容大律师事务所主任马艳梅告诉记者,与过去企业要有应收款才能贷款不同,“订单融资”能解决企业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先期资金困难问题。

据介绍,企业“订单融资”过程中,律所会对全程进行法律风险把控,实现融资全程风险控制的闭环管理,企业只需提交基本资料和订单资料,最快3天贷款即可到账。

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则深耕跨境电商综合法律服务,为跨境电商企业合规发展添翼赋能。

项目负责人李繇律师介绍,跨境电商企业涉及到国内外各类的合规要求专业且复杂,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均为小微企业,在初创期间均难以承担全面合规的成本支出。跨境电商从业者如何应对日益收紧的各领域监管政策,成为跨境电商运营合规的首要之重。

李繇创新性地把进出口合规法律服务内容嵌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基础体检+增值专项”法律服务,满足企业不同需求,为大量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

目前,“合规自查”已经上线江北新区跨境贸易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并拟上线律商网、威科先行,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据悉,为找准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深化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加强需求调研,累计走访对接相关链上企业394家,诊脉企业法律风险的同时,形成调研报告10余篇,梳理法律服务需求130余项。

针对需求,市律协组织专业力量,组建“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团队,积极开展研发攻关。

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发各类法律服务产品270余种。其中,公证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平台提供的知识产权在线交易全链条保护公证模块案例,入选国务院首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平台签约的使用机构已经超过1500户,交易金额超过9亿元。

打造“南京特色”,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保障体系

近年来,南京市多措并举,积极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走深走实。

成立南京“产业链+法律服务”指导中心。市司法局联络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研究制定不同产业链上企业的法律服务供给重点,引导法律服务机构联合产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开展行业产业法律标准研制和法律服务。

设立产业链非诉讼化解平台。结合产业链分布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市司法局设立“金陵民商事调解中心”,在江北新区设立“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选择37家规模律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站。

加强“链”上企业的公司律师培训。举办公司律师产业链业务培训班,就企业律师如何做好产业链的信息员和联络员作专题培训。目前,11个产业链上骨干企业设立公司律师事务部,多家骨干企业配齐配强公司律师。

建立异地协作机制。市律协牵头组建苏、皖两省九市“南京市都市圈法律服务联盟”,2022年5月,与南通市律协签署共建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备忘录。

位于滨江开发园区的南京桂花鸭集团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在核定商品上的商标使用与宣传,桂花鸭品牌被授予“江苏老字号”称号。

某公司销售的盐水鸭外包装左上角标有南京桂花鸭的商标,右上角标有“ 江苏省优质产品”“南京风味”“桂花鸭”字样,存在商标侵权行为。

当法治体检专项活动走进桂花鸭集团时,王长江律师团队了解情况后,从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风险管理两个角度给出意见建议,为企业维权打假奠定了基础。最终,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桂花鸭集团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并连带赔偿10万元。

紫君了解到,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聚焦重点产业链上企业需求,积极协同协会、商会等加大研发特色产业链法律服务供给,为产业链上企业提供合规指导、法治体检等精准法治服务。

浦口区司法局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提供服务,主动上门走访产业链上企业40余家,开展专利保护工作培训3场,解答法律咨询100余次。

溧水区司法局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链上企业实际需求,通过实地走访、咨询问答、法治宣传、线下点对点包靠、线上点对面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200余次,定制“一企一策”法律服务方案100余份。

此外,市律协结合产业特点和链上企业法律顾问等具体业务,遴选出195名社会律师,根据各自专业特长为产业链提供专业服务。

江苏圣典(江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生臣团队开辟了一条以律师为中心,吸纳30多名食药环行业高校学者、主任医师组成的技术智囊团,成立食药环产业链法律服务中心,带领律所团队走专业化、精准化的食品药品行业法律服务道路。

“中心围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环境设备、冷链物流等生物化工领域,实现法律与技术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上游与下游结合、刑事与民商结合。”李生臣说。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南京市正全力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南京特色”,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助力。

来源:南京市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