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推动群众生活与普法活动多维度融合。
一是聚焦日常活动朋友圈,丰富普法场景。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依托“宪法文化园”“荷花全生命周期法治广场”“国防法治文化特色园”等法治文化阵地,围绕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目前,全区建成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共计62个,占全区村(社区)总数的半数以上,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6个,市级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2个。打造“立体式”学法场景。联合有关部门投放普法资源,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大小商圈等场所,打造贴合群众日常出行、公共活动的“立体式”“环绕式”普法场景,广泛宣传适应不同场景、不同时节的法律知识,让法治典故、法治格言等法治元素浸润群众公共生活区域每个角落。
二是聚焦熟人社交朋友圈,拉近普法距离。积极培育以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推动法律明白人进楼栋、入网格,主动融入群众的熟人社交圈,收集社情名义、宣传法律政策、调解矛盾纠纷,拉进群众与法治的距离。截至目前,全区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334名,打造了一支群众身边的基层法治人才队伍,有效打通了法治惠民的“最后一公里”。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不断吸纳“五老人员”“新乡贤”以及一些有威望、水平高、大家熟悉的老同志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来,形成专、兼职并重,威望与知识并存的调解阵容。成功创建了“邻舍间”“和事佬”“娘家人”“溧合美”等村(社区)调解品牌。
三是聚焦法律服务朋友圈,优化法治供给。瞄准群众法律需求,织密线上线下普法宣传网络,推动“抬头见法”生活圈与“触手可及”服务圈同频共振。按照市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实现社会治理中心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前完成改革创新项目落地落实,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非诉服务中心等平台,实行服务集中供给,全面打造街镇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向群众提供“开放式、零距离”法律服务。打造多元联动的新媒体普法矩阵,方便群众在线学法,依托“溧水普法”“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平台解读热点问题、开展以案释法,丰富“指尖”上的普法内容,进一步提升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溧水区司法局 开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