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南京市秦淮区法宣办加强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普法教育,在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从幼儿园到高职受众群体不断延伸
坚持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扩大宣传范围和领域,联合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将法治课程送进辖区内幼儿园、中小学和高职院校,力争小、中、大全年龄段覆盖。
深化阵地共建,区检察院结合检察职能每年制定普法工作要点,定期与红花街道风光里社区、九龙新寓社区、第三中学文昌校区、第二十七初级中学、省戏剧学校等5个共建阵地签订共建协议。
根据受众年龄特点,依托法治副校长、省级法治文化阵地、法治讲师团、少年法学院、法治夏令营、家庭学法竞赛活动等载体,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儿童节、网络安全宣传周、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及“12·4”宪法宣传周等时机,两年来开展“送法进校园”及组织学生到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南京税收博物馆等地开展法治宣传百余次,受众5万余人。
二、法治+德治多措并举提升普法实效
牢牢把握青少年普法教育正确方向,坚持德法同行,推动法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引导青少年崇尚法律、遵守法律,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融入红色教育,举办展演活动、“童心永向党、筑梦新辉煌”创作和演讲比赛、“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硬笔书法比赛等系列活动,成效显著。组织青少年走进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走进检察院聆听原海军学院教授、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班海滨教授的党课,教育青少年不忘来时路,在学党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坚定“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信念。
三、新法速递 法治教育紧贴需求
实行“菜单式”服务,法治副校长在开课前充分了解不同学校的法治宣传主题需求,如针对某初中存在的吸食电子烟问题,向吸食电子烟的未成年学生及家长进行专题教育。
开展民法典、新《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组织线上“两法”知识竞答,吸引秦淮区七千余名中小学生参加,营造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浓厚氛围。
坚持体现秦淮特色贯穿法治宣传主线,采取法条讲解、以案释法、微视频播放、答题互动、现场咨询等不同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让孩子们爱听、想听,听得懂、做得到。
四、帮教关爱助力罪错未成年人回归
线上线下相结合,疫情期间通过电话、qq等进行线上远程帮教,实现疫情期间未成年人保护不掉线。个体帮教与集中帮教同推进,组织“不负青春不负己”集中帮教活动,通过微讲座、微电影、互动游戏、心得分享等环节,教会孩子们懂感恩、会沟通、学法律、强本领。
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其父母认识在管教方法及沟通方式上的不当,帮助改善教育方法,促进亲子交流和互动。坚持真心真情,精准关爱帮教,以涉嫌犯罪和有一般及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作为重点,两年来助力20余名未成年人回归正途,重拾生活信心。
(秦淮区司法局 张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