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溧水区精心选址,“穿针引线”全力打造溧水区首个特色鲜明的“法治小区”——馨怡家苑法治小区,创新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便民服务高度集聚,构建起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圈”,为全区无物管小区提供了优秀范本。
一、善用党建引领“绣花针”
突出党建引领,优化整合人力资源。探索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小区治理机制。成立馨怡嘉苑党支部,支部书记由社区书记兼任、副书记由网格员兼任,统筹协调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服务,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合理高效”原则,优化整合各类管理服务人员的使用。与时俱进赋予其新内涵,用绣花功夫抓好基层治理,使党建引领有质感、有温度,馨怡家苑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二、捻好调解矩阵“近邻线”
在原有社区工作力量的基础上,积极搭建“近邻”调解矩阵,开展小区日常管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熟人办熟事、熟人管熟人”的方式,协调推动问题解决,争取居民理解认同,立足源头治理,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确保居民诉求化解在早、化解在小,矛盾纠纷不出小区、社区,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唱响和谐主旋律。
三、织出创新服务“新画卷”
创新便民措施,整合多元服务,馨怡家苑法治小区里集警务站、健康驿站、慈善超市等融为一体,开展志愿者医生定期上门健康体检、问诊、送药服务,探索特殊人群家庭医生工作机制,打造健康广场;以半公益的方式开设慈善超市,小区居民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生活必需品。针对残疾人,协调区残联开设残疾人之家,购买服务方式,由第三方社会组织开设残疾人工厂、残疾人服务等项目,创新各项举措有效提升居民生活便利程度,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获取服务。
“穿针引线”,即立足“近邻”理念,馨怡家苑善用党建这根“绣花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群众需求,串联居民自治的“主线”,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从替民做主变由民做主,精打细磨“绣”出小区新面貌。
(溧水司法局 徐慧敏 夏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