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淮区牢固树立“隐患不排查、问题不整改就是事故”的理念,转变安全监管执法方式,全力提高基层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一、执法有力度,强化事前处罚。秦淮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加大事前处罚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以严格监管执法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结合街道“两赋两强”集成改革指导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切实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和“回头看”频次,实施常态化检查考核,定期对接街道实地指导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强化正向激励。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任务数295起,一案双罚5家,其中安全生产行刑衔接案件1例。
二、执法有温度,提升服务意识。坚持“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在前执法在后”的执法理念,执法检查与宣传教育同步,指导企业进行隐患整改,促使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的安全指数;转变执法方式,坚持寓监管执法于服务之中,将“说理式执法”“服务式执法”贯穿始终,采取“执法+专家”模式,为辖区规上企业提供全方位体检式安全排查,并提出有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和整改建议。截至目前,聘请专家18人次,检查服务企业50余家,指导企业完成安全隐患整改158项。
三、执法有态度,严格程序标准。依托互联网+监管机制和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平台,全面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定期组织执法队伍业务培训,开展案审交流分析,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日常执法检查中,严格落实双人执法,坚持亮证执法、全过程记录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规范执法检查流程,实施全过程记录。同时,为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内各执法部门对企业的“多头重复检查”“企业疲于应对”等问题,全面推行“综研安全联检系统”运用,统筹全区安全生产领域的监督检查工作,实现对企业“集中联合检查”和“分类分级精准检查”,使监管执法重点更突出、检查更精准。
(秦淮区司法局 张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