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坚持“四个服务”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2024-06-19 17:40: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浦口区司法局汤泉司法所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结合本地特色,创新方式方法,打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组合拳”,在促进汤泉街道法治和谐道路上留下夯实的足迹。

一是打造矛盾调解“一站式”服务。汤泉司法所持续推进线上线下“多元式”服务,线上借助“苏解纷” APP 小助手办公平台,加强矛盾化解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调解,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线下以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枢纽,采取常驻、轮驻、邀驻等方式安排职能人员入驻,充分吸收“两代表一委员”、调解类社会组织等资源,推动更多行业调解等专业力量向街道延伸,推进风险隐患联治、重点人员联管、突出事件联处、数据资源联通、业务工作联动,实现大事不出街。以社区(村)矛调工作站为骨干,组织专职调解员和社区法律顾问、政法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干部、新乡贤等力量,开展团队调解,落实“首调责任”,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以特色调解工作室为补充,针对部分社区(村)存在的涉农纠纷、苗木转型等问题,提供专业调解服务,守住化解第一道防线。

二是做实普法宣传“网格式”服务。通过统筹整合各方资源,以56个网格为基础,动员法律明白人、政法网格员、行政执法队员、村居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到普法工作中,充分发挥普法队伍机动性、灵活性特点,通过日常入户走访,详细记录群众法律需求日志,既及时收集辖区群众法律需求,组织开展针对性、人性化法治宣传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菜单式普法”模式。在三八妇女节、民法典宣传月、六一儿童节、宪法日等重点时期,开展各类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普法向各行业、各方面延伸。例如针对老年群体,汤泉司法所联合街道职能部门开展预防诈骗法治宣传广场活动,发放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册,为老年人细致讲解金融诈骗的相关套路,针对提出的问题在能力范围内解答,并鼓励老年群体对发现的各类诈骗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依托网格化管理,积极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强普法入脑入心。

三是推行公共法律“清单式”服务。汤泉司法所通过聚焦基层治理新形势,巩固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定公共法律服务“责任清单”,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延伸法律顾问服务触角,组织律师定期定时进入服务网格,为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协助村(社区)建立内容完善的村规民约,根据村(社区)需求,及时提供矛盾纠纷调解、合同审查等法律服务,满足个性化法律需求,消解各种潜在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以“万场讲座”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律师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制度优势,将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群众用法律解决家庭、邻里矛盾,正确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托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律师为企业提供专业、免费的公益法律服务,如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争议解决等综合性专业化服务,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实现基层治理“融合式”服务。汤泉司法所积极将法治建设与政治、自治、德治、智治相贯通,全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员为骨干织密社会治理网格,组织开展“百万党员学宪法”等活动,把政治建设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与永宁法庭深入开展“庭所共建”活动,构建“法司联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加强双方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司法确认等业务上的有机衔接和协调联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增量,在法治与自治的建设中作出特色与创新。在德治方面,积极将法治元素融入街道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书屋等特色文化阵地,推动新金社区、瓦殿村等和美乡村创建工作,将德法元素与地方文化相嫁接,制作特色的法治宣传小手册,组织参加法治书画作品展览等活动。积极推动“12348”热线、“法润民生”微信群、“苏解纷”“胜境汤泉”法治专栏等平台应用力度,推广一体式法治宣传、矛盾调解、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家门口”服务。

来源:浦口区司法局 谢韵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