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等职能,在特色阵地、服务品牌、法景融合等领域善作善成,精心打造法治文化靓丽“风景线”。
一是聚力因地制宜,凸显特色阵地。精心打造燕子矶法治文化广场,主题为“生活”“法治”“文明”,共设有15处法治宣传创意作品。以民法典中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主线,体现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绿色、公序良俗六大原则。在赋予作品时代感的同时,通过强化法治文化氛围,培育广大居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河长制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依托北十里长沟东支北侧补水口、生态健康步道、水岸及生态台地,共设置四大区域:河长制主题景观区、栖霞水环境治理区、普法宣传教育区、水知识乐园区。通过墙体手绘法治漫画、法治雕塑小品、廊棚普法宣传栏、互动学法翻翻乐等创意开展普法宣传,结合与水相关的典故、成语故事、诗句等文化元素,让群众在游园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河长制法治文化,切实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聚力服务品牌,彰显鲜明个性。由28家个人调解工作室组成全省首家“栖事宁人”个人调解工作室联盟,改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等待调解变主动出击,化“单枪匹马作战”为整体推进,积极由“事后化解”向“事前预防”转变。通过摸排、调研、群众推荐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热衷公益、业务精湛及作风扎实的村(居)“名人”,精心遴选,潜心培育,“个性化”打造具有栖霞特色的“夕阳红”等个人调解室。根据个人调解室所在区域、调解员擅长业务范畴,加强调解室法治文化建设,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熏陶人、感染人、激励人,做到“个性化”定制。
三是聚力法景交融,尽显耳濡目染。对村(居)原有的法律宣传栏、图书角等法治阵地加以扩充建设,凸显法治文化引领作用,创新普法宣传载体,注重普法宣传实效,让群众走出家门就能感受法治熏陶,寓教于乐,耳濡目染。通过“连线”法治公园、法治微景观、法治长廊,将司法行政职能、12348公共法律服务和相关法治元素通过雕塑、文化墙等展现出来,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重点法条、警句格言、法律常识等。把各村(居)现有休闲长廊、室外大屏、法律宣传栏、图书角、室外健身等场所进行重规划、再设计、多利用,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元素,德法涵养文明,增加“中国法律小故事”“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民法典解读”等启迪觉悟、陶冶情操的德法文化作品。
来源:栖霞区司法局 张应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