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司法局:搭建“四个”调解平台 筑牢稳定“第一道防线”
2025-11-17 09:27: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高淳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协调联动,广泛融合各方面力量,创新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持久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

搭建“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强化诉调对接机制,加快推进非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组织与矛调中心、综治网格对接协作。一是构建“法院+人民+行业”综合调解工作格局。以“诉调对接中心”为纽带,联通司法、仲裁、妇联、商会等部门组织,发挥“金花向阳”家事调解工作室、劳动保障维权一体化中心等作用,实现诉讼调解和行业调解组织优势互补的多元调解新模式。二是全力配强诉前调解力量。打造新型审判团队,调整法庭办公场所布局,设立三个调解工作室,与法官助理合署办公,为辖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公正的纠纷化解服务窗口。三是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审判资源无缝融入全区“基层解纷网络”,细化打造7支由“1员额法官+1法官助理+1事务助理+1人民调解员”组成的“四员一体”速裁团队,解决了约75%的民商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7%以上。

搭建“公调对接”联动平台。优化公调对接机制,向公安派出所派驻专业调解员,实现8个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全覆盖。一是落实《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全区公调对接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高综治〔2017〕24号)。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参与的公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公调对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打造一支熟悉辖区情况、群众基础好、调解经验足和法律知识全的公调人民调解队伍,活跃在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的第一线。其中,陶生怀、朱继龙、施海水和韦爱福同志被评为“全市公调对接工作先进人民调解员”。三是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广“苏解纷”在线调解平台,开展巡回调解服务,深入基层一线解决群众矛盾纠纷。2025年以来,高淳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驻交警大队工作室调解受理纠纷462起,调解成功率100%。

搭建“边界调解”联合平台。基于地处边界的地域特色,不断夯实苏皖边界调解工作基层基础,全力预防化解苏皖边界地区矛盾,提升边界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矩阵协同”提效能。成立苏皖固城-狸桥边界地区联合等6家边界人民调解委员会,两地党委、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共商共谋常态化管理制度,定期召开联合调委会议,共商共谋不断提升联防联调力度。二是坚持平安导向,“四联合力”汇众智。秉持以往经验固城、狸桥每年轮流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坚持边界矛盾纠纷、重大信息等事项的处理,做到联防、联调、联治、联宣。三是推动多维合作,“共谋繁荣”拓新篇。抢抓南京经济圈建设机遇,重点扶持发展螃蟹养殖、茶叶等特色产品和文旅项目,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由“点上发力”转变到“面上开花”。自该机制建立以来,共联合调处跨省纠纷千余件,以更加有效的新机制保障区域协调发展。

搭建“行专调解”联合平台。整合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医疗纠纷等行业专业调委会,不断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全面规范、队伍全面过硬、机制全面优化。全区共设立5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涵盖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传统领域,针对电子商务(漆桥双游村)、水产养殖(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茶叶产销(东坝青山茶厂)等高淳特色产业领域,分别成立农业电商调解工作室、水产养殖人民调解委员会青松调解工作室、淳茗和韵调解工作室,不断充实新兴产业矛盾纠纷化解力量,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与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建立“校地法治共建实践基地”,在学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室,源头高效化解涉校园纠纷。2025年以来,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434件,调解成功率100%。

来源:高淳区司法局 李玉贞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