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把准法治建设方向。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加强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工作领导等各种方式,确保基层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张家港市善港村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1+N”模式,实现“基础网格+特色支部+功能党小组”多重覆盖,实行“一网双联”,由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扛起富民强村重任,齐步走好“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之路。昆山市市北村以“七星市北”为党建品牌,践行“一线工作法”,以“十讲十干十带头”为工作主线,推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双网融合”。常熟市蒋巷村建立“乡情工作法”、康博村创建“德润康博”党建品牌,为强村富民提供了方向引领。吴中区旺山村打造“旺山红”党建品牌,建立“乡聚工作法”,推进该村可持续发展。太仓市伟阳社区建立“淳德伟阳”党建品牌,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合,实现了“1+1>2”的法治工作效果;太仓市永乐村举办“党建引领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培训班,坚持将“两委”班子法治素养提升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以法治为保障,推动依法治理。打造家门口的学法阵地,推动村(居)民住区有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阅览室开辟法律图书角供免费查阅。昆山市泾河村建设民法典长廊、法治主题公园、法治图书角等十大法治文化阵地,常熟蒋巷村联合市司法局打造“法治乡村实训教育基地”,张家港善港村建设村民法治学校、法治公园、法治善行大道等宣传教育阵地,太仓市永乐村建设“诚信永乐·幸福家园”法治主题公园、永乐村法治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常熟市康博村依托本土文化开展“民法典”山歌传唱、法治剪纸等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法治文化;太仓市永乐村定期邀请市、镇两级文艺宣传团队进村表演法治文艺节目,依托“品良工作站”创办永乐村法治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昆山市泾河村成立村级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法在泾河”青少年知识竞赛、宪法宣传周等法治宣传活动,村民刑事违法犯罪率多年保持为零。园区玲珑湾社区打造立体化“居民说事”平台——玲珑议事厅。张家港市善港村村干部担任“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推行“村干部包组入户”“村书记值班接访”等制度,及时掌握和解决村民关心的难点、焦点问题。
三是以自治为核心,推动民主管理。夯实健全民主法治体系,健全完善“小微权力清单”“流程事项图”监督工作机制,将党务、村(居)务、财务分项目分类别列入监督内容,推行公开透明的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有效厘清村级权力事项,推动村(社区)管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制定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打造援法议事站点等议事平台。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制度,常态化开展“政社互动面对面”“民主决策日”等主题活动,完善党代表接待日、重大党务村务听证咨询会等制度,持续推进“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协商能动”向“融合共治”创新发展,促进党务、村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四是以德治为补充,推动规则养成。建立健全道德评议机制,规范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运行,全面健全星级文明户评定机制,强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评价、监督等功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加强村(社区)道德典型学习宣传,张家港市永联村推动村(社区)建好用好“好人园”“好人长廊”“善行义举榜”等阵地,深入宣传展示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善港村创编扬善立德“三字经”,传承“百善”家风家训,提炼出以“知善、向善、行善、扬善”为核心的“善”文化,设立“善行义举榜”,培育特色文体团队,讲好“善治事”,弘扬“善文化”。创新运用家庭积分制管理,探索制定村(居)民行为约束式“正面清单”和劝导式“负面清单”,将村(居)民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以及参与绿色村(社区)建设、公共空间治理等志愿服务量化,纳入“星级文明户”“模范守法家庭”的衡量标准,并探索积分兑换项目扶持和村居红利发放,示范带动村(居)民崇德尚法、向上向善。
(苏州市司法局 虞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