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聚焦“共治共享”激发崇法善治基层活力,涌现出一批成功可复制的法治小区建设样本,群众“家门里”的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高。
一是精准落点成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部署,多方发力,形成一套组织体系、一个法治团队。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社区党建融合品牌,发挥小区物业、业委会主体作用,成立以业主代表、业委会主任、物业经理等组成的法治小区创建领导小组,在法治小区创建中有统筹部署,有组织行动,有治理成果。发出法治小区示范建设倡议书,建立健全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融合共建机制,充分倾听业主心声,回应业主关切。加大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治宣传进小区力度,充分挖掘“小区业主身份”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老干部、法律明白人、楼道长的法治能动作用,让业主成为“自治主人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小区各项工作。
二是法治构架良循环。深入推进法治小区机制建设,上下畅通,氛围覆盖。完善小区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正确厘清业委会、物业管理职责,制订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以规章制度保障权利义务。规范“援法议事”工作机制,完善小区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走好“前期征集、集体决定、小区公示、群众监督”等法治办事流程,有效解决电瓶车充电棚安装、废旧设施改造、污水管道改造等小区工程。在法治小区内设立援法议事点、法治图书角、法治宣传栏等阵地载体,明确公示人员架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制度,营造法治氛围,推动小区居民精神文化建设。
三是特色带动点连线。深化“法治小区‘十百千万’提升工程”,以“十”为基准,在辖区范围内优先挑选资源优势好、治理效果强、法治素养高的试点小区作为建设示范,带动“百千万”法治小区建设方向。凸显“红色物业”主线,依托“红色物业进小区”平台载体,每季度召开红色物业工作会议,利用党员之家平台拓宽民法典等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延伸“法治小区”楼道自治、法治队伍、停车管理等治理内涵。融合家庭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发挥小家在小区文化生活、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居民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小家带大家”打造睦邻友好生活,多元文化活动齐开展的治理新风尚。
(太仓市司法局 毛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