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织密全市困境儿童关爱网络,4月25日,由扬州市民政局、扬州市司法局、扬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市基层儿童权益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在广陵区汤汪街道正式启动。标志着扬州市构建“市域统筹、镇域覆盖、专业支撑”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能力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市86个乡镇(街道)儿童工作者注入法治力量与专业技能。
高位部署:构建儿童保护“扬州矩阵”。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基石工程。此次全市联动培训将在三个层面实现创新突破:在覆盖范围上,首次贯通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实现保护网络全域覆盖;在能力建设上,构建法律赋能与实务技能双轨并进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工作效能;在机制创新上,打造儿童权益保障动态响应系统,形成从政策解读到末端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启动仪式现场,市民政局向公益律师顾问团成员颁发聘书,市司法局为基层儿童主任代表配备专业法律工具书,市未保中心同步向基层单位配发1000册《未成年人保护实务手册》,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构建起“政府统筹主导、司法专业护航、社会协同参与”的立体化保护格局,切实织密未成年人关爱保障网络。
精准赋能:锻造“法治+实务”双核能力。系列活动紧扣基层工作实际需求,构建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赋能体系。理论提升方面,以“法律强基”为中心,联合公益律师团队系统解读《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核心条款,结合监护争议、教育权保障等高频案例开展情景推演,强化儿童工作者法治思维。实务赋能方面,市未保中心联合专业社工机构设置社工带教环节,由资深从业者手把手指导儿童主任从未成年人心理与行为特点、保护与救助实务、沟通与服务技巧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这种法规条款与实务工具相结合的培训,让我们在未来开展工作中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参训儿童主任表示。
全域覆盖:铺设儿童关爱保护“快车道”。系列活动采用市级统筹与镇域落地相结合的模式,在86个乡镇(街道)开展标准化培训,通过案例工作坊、云端微课堂等形式,确保年内实现儿童工作者培训全覆盖。扬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副主任蒋武表示:“此次活动不是一次性培训,而是构建长效服务机制的起点。我们将持续开展儿童权益保护法律与实务赋能行动,全面提升基层儿童权益保护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需要时获得温暖援手。”
护苗成长,扬州在行动!随着首次培训在汤汪街道落地生根,扬州市正以“法治护航+专业托举”的创新实践,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贡献扬州智慧,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绽放笑容。
(扬州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