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围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战略部署,紧扣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坚守政治引领、打牢自治基石、推行法治惠民、引导德治入心、创建智治网络,以“五治融合”提升法治乡村建设质效,助力乡村振兴,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8个。
一是坚持政治为先,打造党建引领融促格局。注重顶层设计。出台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办法,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巩固提升年活动,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普法依法治理总体目标责任制和效能建设考核体系。加强党建引领。出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行动方案,建立“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实施“党员志愿者星级评分制”,搭建“党员亮身份、党员包干区、党员先锋岗、红色公益角”等先进展示平台。打造常态阵地。成立社区党校、打造党建先锋驿站、组建党员议事厅、设立法治讲习所,运用“乡村振兴大讲堂”等载体,抓实党支部书记、社区党员轮训。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智慧张镇桥”“乐居惠南”等村(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开拓智慧村(社区)管理宣传服务新路子。
二是打牢自治基石,整合民主协商资源要素。突出民主协商。强化村(社区)“四民主三公开”,修订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编制乡村小微权力清单,推动“院落自治”“楼道自治”,“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创新议事形式。各村(社区)围绕保障议事效率创新做法,推行“楼道理事小组—网格议事分会—微自治总议事会”三级自治体系。如金惠社区依托“金乡邻议事会”建立“九步法”议事流程,惠南社区搭建“党群议事厅”平台,制定“六步议事”规则,提高决策效率、保证决策质量。培育自治力量。积极发挥“五老”“九员”等作用,将村(社区)网格员、小区保安等群众自治力量纳入网格,成立治安环境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文明巡查队等特色团队。依托法律先锋爱心协会、“8868”公益法律咨询平台等组织平台,帮助群众加强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消费维权、劳动纠纷等方面服务。
三是推行法治惠民,建立完备规范体系保障。在规范基层站点建设上下功夫。搭建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楼道的“四级”法律服务平台。各村(社区)打造“一站式全岗通”司法行政服务站,布设智慧司法网端,配备桃娃智能机器人、互联网无人律所,建立远程调解通道,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广泛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公益法律服务站、法律小超市、法律合同诊所,构建“十五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在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开展“法润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村居行”行动,组成7支公共法律服务队伍,深入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律护企航”等活动,今年以来,各律师事务所共接待法律咨询4153人次,走访服务企业480家,进园区76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558件。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先后打造省、市级法治文化阵地43个,在惠南、榭丽花园等18个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宣传角,村(社区)“四个一”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100%。编排《关爱》《沉浮》等法治题材的小品、锡剧,开展“法润惠山·典进万家”法治曲艺进基层巡演活动。
四是引导德治入心,培育春风化雨文化生态。大力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发布行动倡议书,成立“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宣讲队,开展桃娃德法大讲堂、民法典名优律师基层宣讲、“云课堂”法律知识进万家等活动。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群众文艺汇演,举办“甜蜜反诈”宣传和“反家庭暴力”讲座,开展群众性辩论活动。积极讲好品牌故事。讲好“法润惠山·桃娃春播”品牌故事,将凤阜戏码头、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历史文化名村礼社古村等串点成线,打造法治参观路线。成立大运河幸福365志愿联盟,定期开展法律服务“企业行”“社区行”“校园行”等专项志愿活动。
五是创建智治网络,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创新数治增效。搭建317个“法润民生”“法润企业”微信群,先后在35个小区建设法治宣传户外电子显示屏,在12个小区投放楼宇门禁机智能系统,惠及2.5万多居民。研发推出“惠山数字法治地图引导平台”,把高效便民的法律服务送到百姓身边。细化网格精治。将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在网格,建立健全专职网格员工作清单,完善网上公示、巡察走访、安全保密、法治宣传等制度,将安全生产、公共法律服务、群众自治力量等纳入网格化工作,实现社会管理、便民服务、多元共治“三入网”。有效化解矛盾。创新打造“桃伯伯桃阿姨”特色调解联盟,建立区非诉服务中心、区人民法院分中心、区级行政调解中心和警网融合惠民联调中心,建成230个调解组织,今年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完成调解案件9802件,涉及金额3115.2万元。
无锡市惠山区司法局 季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