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司法局紧抓暑期安全事故与法治风险高发期,聚焦青少年特点与需求,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防护网”,组织开展“青少年暑期法治教育”系列活动,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
一、创新载体,打造沉浸式法治“趣课堂”。宜兴市司法局着力推动法治教育“活起来”“动起来”,提升吸引力。组织开展“七彩夏日 与法童行”主题法治夏令营。活动设置“法治游园会”,观看青少年法治动漫,开展“‘豆’来学法”“法治+手工”体验课活动。充分利用市公民法治素养培育中心,组织青少年开展“沉浸式”学法活动。通过AI虚拟人物技术结合民法典条例,体验“小宜”的一生,利用互动触屏答题系统检验学习成果。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知识。
二、精准聚焦,筑牢重点领域安全“防火墙”。针对暑期高发、易发的安全风险点,宜兴市司法局靶向发力,开展精准滴灌式普法。联合交警部门,开展 “平安出行·‘童’守交规”实践活动。通过发放“故事+漫画”形式行为规范手册、开展交通标志识别竞赛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培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针对青少年暑期上网时间长、辨识力弱的特点,联合专业律师走进社区,依托暑托班开设“绿色上网e路平安”专题课堂,深入剖析网络游戏交易诈骗、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常见手段,期间共发放暑期安全手册230余份,引导青少年自觉做文明理性的小网民。
三、聚力协同,构建长效稳定护苗“共同体”。市司法局整合多方资源,构建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暑期法治教育格局。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共同策划实施重点活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专业队伍力量,为有需要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10余次,解决实际法律困难。依托全市各镇(街道)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法治文化公园(长廊)等基层阵地,利用展板、宣传栏、电子大屏等宣传方式将暑期法治教育活动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确保城乡青少年都能便捷获取优质法治教育资源。
宜兴市司法局 肖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