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沛县司法局通过搭建活动平台,发挥“援法议事”引领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援法议事”法治力量、细化工作流程,提高“援法议事”工作质效等推动“援法议事”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提高法治乡村建设水平。
一是搭建活动平台,发挥“援法议事”引领作用。积极组织构建社区、村居“援法议事”工作室,通过居民议事会、楼道议事会、“说法评事”、民情恳谈会、议事协调会,规范协商规则和流程搭建“援法议事”协商议事平台,关注群众需求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广泛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收集问题线索,依法解决社区村居群众急需解决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法治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提升村居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援法议事”法治力量。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优秀调解员”素质过硬的“援法议事”队伍,为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的有效落实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同时发挥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示范带头作用,注重吸纳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种养大户等人员参加“援法议事”活动,培养认真负责的“援法议事”骨干。为保障“援法议事”队伍的长期、稳健发展,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分期分批组织业务培训,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目标。增强“援法议事”队伍学法用法意识,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援法议事”活动开展提供法治力量。
三是细化工作流程,提高“援法议事”工作质效。为保证坚持“平等议事、有序议事、充分议事、民主议事”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强化规则流程。在每次活动中,由村居支书主持开展“援法议事”,介绍议题内容、相关背景、政策法规指引,各参与主体陈述观点、交流观点和看法,最终形成议事决议。参会人员对讨论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广泛协商、民主决策,集体表决通过解决方案。同时注重强化成果转化,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明确专人、明确时间、明确目标,分人划片进行成果巩固,确保“援法议事”工作做细、做实,提升“援法议事”工作社会影响力。
沛县司法局 李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