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打造智治支撑社会治理“江都样板”为总目标,高规格、系统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区、旗),蝉联平安中国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
一是坚持“统一规划+高效指挥”,凝聚强大合力。先后出台《扬州市江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意见》系列文件,高位谋划部署,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由区委主要领导挂帅,成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工作格局。组建区、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推进村(社区)网格服务管理中心和网格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区镇村三级网格中心实体化建设全覆盖,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高效实战的指挥体系。
二是坚持“平台打造+数据赋能”,打造最强大脑。在扬州市率先建成“1+N”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系统平台,开发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无形资产管理、企业价值评估、智慧工地、疫情防控大数据管理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感知数据、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等各类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对接汇聚省市11个、区级55个部门845类7300万余条数据资源,建成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物联网统一接入平台和视频汇聚分析平台等“三大平台”,实现全区社会治理各项信息数据汇集、共享和应用。
三是坚持“规范标准+权责统一”,夯实工作基础。科学划分1180个综合网格、80个专属网格和5867个微网格,勾勒了“一张网”的全域底图。完成对中心城区22万多件部件普查和编码,实现指向唯一目标。梳理形成6大类987项一张社会治理事件清单,明确了28个部门、11个专业公司、13个镇的事部件处置的主体责任。围绕区委、区政府阶段性重点工作部署,将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作为日常巡查内容、服务管理事项、工作重点环节,清单进一步明晰,责任进一步明确。
四是坚持“微网治理+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力量。从楼栋长、物业人员、老党员、老干部中选聘微网格联络员,协助开展网格服务管理工作,全力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民情信息采集员、安全稳定促进员、民生事项服务员。充分利用群众活动室、物业办公室、集体用房等场所建立微网格服务联系点,打造“一分钟”服务圈。积极探索“网格+”模式,加强“网格+警格”“网格+信访”“网格+党建”建设,常态化开展“三官一律”“党员干部”进网格活动,将劳动保障、民政救助、卫生人社等多项公共服务下沉到网格。
五是坚持“线上流转+线下处置”,提升实战效能。规范事件处置流程,构建“采集上报、核实立案、指挥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六步闭环处置模式,目前每天上报流转的事项400件左右,办结率达95.71%。特别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员在人员排查、信息收集、问题上报、事件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排查167.09万人次,列管4.79万人,办结疫情防控工单16411件,办结率达95%,为疫情防控构筑起源头防线。
六是坚持“制度保障+考核评价”,完善长效机制。建立网格治理和微网格治理制度规范,出台工作职责、管理考核、工作机制等系列配套文件,区、镇两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工作经费保障和工作补助发放。打造网格员日常巡查、信息查询、工作辅助与绩效考核为一体的“移动办公桌”,通过轨迹核对、全流程评价、事件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功能进行系统评价,精准测算网格员绩效工资,推动网格员工作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流程不断优化、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力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江都模式”。
(江都区委政法委 项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