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法治+文旅”融合普法新模式,积极推动法治、景区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旅怡人、以法润心,有力推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普法“新高地”。
普法宣传“零距离”,法治观念“入人心”。坚持法治为文旅产业提供制度保障,文旅发展为法治建设提供实践宣传场景。在法治公园采用草坪牌、碑刻、石刻、雕塑、壁画等载体,通过名人名言、警句等多种形式,传播法治理念的和普及常用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主动联合公安局、法院等部门共同打造普法宣传矩阵,为广大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咨询,不断贴近基层、贴近生活,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实践。不仅给群众提供了放松和欢乐的场地,更提升群众的法律水平。充分利用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和游客宣传法律法规,帮助游客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引导遇事找法解决问题依法,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游客知法守法,才能安心畅游,舒心旅居;景区依法管理,规范服务,才能构建和谐美好。
融“法”入“景”,丰富法治“新体验”。草房子乐园根据景区布局,将法治教育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法治新园地、法治新视角、法治新实践。每一板块都独具特色,实现愉快游玩,读文学原著、看故事原型、学法律原理的目的意义。景区主管部门联合盐都区检察院建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结合不同时期、不同法治题材,景区和学校经常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全市各中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身穿法袍的法官、陪审员等,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以清晰的逻辑思维据理力争,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有效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组建以优秀讲解员和普法志愿者为主体的景区“法律明白人”队伍,结合草房子小说中的故事普及法律知识。未成年人通过参观草房子乐园,不仅对《草房子》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深度的学习和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日常行为。真正实现“人在景中游、法在游中学”
问题纠纷“游”法可依,公开透明促规范。文旅部门强化法治学习、队伍建设,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坚持法律服务围绕涉旅项目“转”、跟着游客“走”,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各景区法治建设目标明确,不断建立完善依法行政管理机构,落实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制度,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内部管理干部在任前考察,在任期进行考核,细化了管理责任。各景区重大决定的决策机制,常年聘请法律顾问进行指导。积极完善各类监督制约机制。各景区按照相关要求,依托信息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全面公开政务信息,保证游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管理服务标准流程,强化督导检查,开展景区管理服务创优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法治化服务水平。法治建设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障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游客遇到任何问题纠纷都‘游’法可依,有效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法治护航“诗和远方”,让广大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能够充分感受到法治的安全保障,不断提升旅游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