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法宣办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聚焦普法实效,积极探索普法工作新模式新方法新渠道。全市普法责任制工作架构逐步完善,主体从单一的司法执法机关向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延伸,实现了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形成了普法内容多元化,普法形式精准化,普法方式常态化的良好格局。
一是事前提醒明确“施工图”。年初,联合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全市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单位2022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单位)共性普法任务6项,突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等重点工作;选定个性普法任务32项,同时从中选择16个普法项目作为年度重点督查评估内容。同事,要求各单位各部门针对普法项目逐条明确责任处室、普法对象、普法方式等,并通过官网、微信等面向社会进行公布,力求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司法、管理、服务各环节,全过程。
二是事中督办紧扣“进度表”。积极落实“三单一书”制度,压紧压实各单位普法责任制。按照当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普法内容,对各地各单位的法治宣传重点工作进行提示和督导。建立普法工作月报制度,要求各地各单位每月底报送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对未完成普法任务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单位,适时发放督办函,督促普法责任单位在各自领域通过优化普法内容、创新普法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宣传服务,确保普法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来,市司法局共发出月度工作提示函12次。
三是事后评价把好“问效关”。年末,高规格开展年度“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全市53家普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交书面履职报告,并选择市委网信办、市检察院等8家单位开展现场评议。邀请市委政法委书记、各政法部门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履职报告评议团,对被评议单位履职报告进行了细致点评,肯定了各部门单位在普法工作中的特色亮点,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同时,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将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年度对县(市、区)、功能区党的建设考核“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领导”指标和对市级机关单位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法治扬州建设”指标的重要依据。
(扬州市司法局 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