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扬州市广陵区司法局积极践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立足职能、主动作为,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法治宣传“加”强保障。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普法责任,印发全区普法责任清单,增强各单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责任意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为全区建立健全长效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加码”。聚焦农民工群体,司法局联合总工会、人社局等相关部门,针对农民工不同的普法需求,开展“1+1>2”订单式普法活动,进行“1+1”组合送法,不断增强普法实效。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广小新·共享家”设立党员律师法律服务示范岗,定期值班提供法律咨询,维护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助推新业态健康发展。聚焦民营企业,建立“益律阳光”公益法律服务团,创新推出“益企护航”党建品牌,联合工商联开展线上+线下法治体检,区检察院上线全市首家“护航民企”网上警示教育基地,助力企业合规经营,区人社局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精准高效服务企业”人社政策法规宣讲活动,区应急管理局常态化开展“执法先服务、执法先普法”进企业活动,各相关普法责任部门共举办送法进企业活动148场,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开展企业法治体检53次。
二是优化服务“减”证便民。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发公证“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实现“一窗办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联合税务等部门,共同打造线上办证平台。落实公证“零跑腿”项目,部署“远程视频公证系统”,推行远程公证服务。定期开展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清理,组织编撰出台2023版《广陵区行政规范性文件资料汇编》,组织全区53家单位举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专题培训会。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多方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在市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货运司机保驾护航,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措施,不断扩大“最多跑一次”范围,截至目前,办理远程视频公证48件,法律援助咨询1358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2件。
三是法律服务“乘”效倍增。统筹整合律师、公证、仲裁、调解等多部门优质资源,依托“企业法管家”建立“一体调度、协调运转”的法律服务平台,开设“法治保障绿色通道”,优化企业纠纷事项办理流程,限时调处涉企纠纷事项,着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深化涉企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构建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纠纷化解体系,促进产业商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调解。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生产情况,坚持利企便民、防微杜渐、关口前移,建立“分级处置、层层化解”的解决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种劳动纠纷379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有效帮助企业稳定用工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线上门诊”,重点围绕政策咨询、风险防范化解、权益保障、涉法涉诉信访、涉企重大事项等方面,贯通政府、企业、律师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四是执法监督“除”冗去余。持续优化“三类清单”,着力为企业减负,结合企业发展和执法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汇编《广陵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减罚三类清单(2023版)》,涉及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农业农村、公安、水利等10个执法监管领域。开展行政合规指导,为企业经营把好风险“预防关”。联合区城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人社、市场监管、水利、卫健、应急管理、住建等9个部门,结合历年来执法实践,聚焦企业易受行政处罚高频违法违规事项,出台第一批《扬州市广陵区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总计100项,包括合规事项、常见违法行为表现、法律依据及违法责任、发生频率、合规建议、指导部门。为方便企业咨询,在每项清单后均附有执法部门联系电话,随时解答企业合规疑问。深化合规交流,举办企业合规主题沙龙,邀请25家企业、23个行政执法部门和9家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到场,就如何开展行政合规指导、护航企业稳健发展共商共议。发挥律师专业优势,结合合规业务开展情况,推介《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合规指南》《中小企业税务合规操作指引》《化工企业环保风险防控无忧宝》等合规产品,现场回答企业代表就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推进基层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举办4期基层综合执法大讲堂,提升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用好“省行政执法监督平台”,逐步实现对基层执法全流程监控;开展执法卷宗评查,组织执法单位认真整改问题,确保行政主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广陵区司法局 张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