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聚焦“一老一小一新”提升法治服务质效
2025-03-11 11:12:00  来源:法润江苏

广陵区聚焦“一老一小一新”法治需求,通过整合辖区优势法治资源,统筹多方治理力量,优化法治服务方式,构建起全龄友好型法治生态,为“一老一小一新”筑牢法治防线。

聚焦“一老”,守望幸福“夕阳红”。创新“法治+养老”模式,以“颐养社区”体系建设为抓手,建立“法安颐养”社区养老法律工作室8个,依托社区平台,开展“反诈普法课堂”“家庭赡养调解会”“法护银龄 情暖夕阳”宣贯活动等,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社会共治局面。依托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服务所,设置老年人维权法律服务工作点150余个,方便老年人就近快速地申请法律援助,开通涉老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审核,对高龄、患病、失能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全力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工作,针对老年人婚姻家庭、侵权、赡养、经济纠纷等矛盾,定期进行拉网排查,做好详细记录,积极预防各类涉老纠纷、突发事件的发生。鼓励有一定法律知识的老年人充当反诈宣传员,成立“银‘法’先锋”普法志愿队,向身边的朋友宣传养老防诈知识,共同凝聚反诈普法合力。创作扬州评话《电话舞台》、预防养老诈骗微电影《入局》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通过颐养社区普法行,寓教于乐提升老年人群体法治素养。截至目前,已开展相关法治宣传180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文创产品等10000余份。

聚焦“一小”,撑起成长“防护伞”。整合司法、公安、团委、教体等多部门普法资源,打造青少年普法特色品牌,持续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保持力度、热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区司法局连续两年开展“法治之光”青少年法治夏令营活动,开发制作“广小援”青少年系列法治文创,将法治融于“广小援”普法贴纸、帆布包、法治笔中,备受学生欢迎。团区委面向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开设公益法治“爱心暑托班”、上线“云上村塾”网上普法讲堂,构建多维普法新模式。区教体局在广陵小学试点推出“网格+法治”精准普法,探索“345”网格工作模式,以“体系化、精准化、常态化”网格普法标准,保障学校在法治观念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区法院打造“小小法官”职业体验品牌,充分利用案例资源和实践优势,探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法治保护新路径。区检察院依托“小雨伞”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中心开设说法专栏,打造配套法治产品,形成“1+X”宣传体系。开展“走进检察院”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活动,法治教育宣传片获评平安江苏“三微”比赛微动漫三等奖,在全省中小学推广,被中央电视台、《法治日报》关注报道。

聚焦“一新”,共绘治理“新图景”。紧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探索构建全链条培养模式,引导其在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角色转变。推行外卖小哥“法治跑腿”服务,发挥“广小援·普法宣传员”骑手走街串巷、直接服务群众的优势,通过“随手拍”“社情报送”等方式,在接单送单的同时把法治宣传折页送到千家万户,打造覆盖全区范围的“宣传喇叭”。建立扬州市首个“广小新·平安前哨”,开通“1+4”社会治理平台“新治理”专题,参照“微网格员”管理模式,遴选80名优秀骑手担任首批“广小新·观察员”,出台“攒积分·兑服务”等20条激励措施,辐射带动300余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及时有效上报安全隐患排查等问题87件。融入全区“广小新·共享家”布局,在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服务聚集地,设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新联谊市场工作站”“先锋骑手法律援助工作站”等3个专门性特色站点,站点实行“开门服务+上门问需”,积极开展“法律服务面对面”调研活动,听取新业态从业者所需所盼,开展针对性法律服务。截至目前,站点已累计开展面向新就业群体法治调研28场,收集意见建议138条,受理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案件62件。

(广陵区司法局 杨成环)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