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三维融合孕育乡村法治沃土
2025-03-27 10:11: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仪征市司法局以法治之力护航乡村振兴,紧盯乡村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通过政策法规的乡土化转译、法律服务的全方位延伸、法治文化的浸润式培育,绘制出“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法治理念代代传”的善治乡村新图景。

一是深耕本土沃土,推动法治新苗“初生茁”。培育乡土法治人才,细化选人标准,从退休法官、退役军人、教师以及村干部中遴选乡贤调解员32名,其中党员占比62.5%,2024年乡贤调解纠纷105起,群众满意度高。积极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引导“法律明白人”参与到农村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基层事务管理等工作中。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明白人”1441名,已实现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平均每网格有2至3人。深化乡土法治供给,各村(社区)建立普法需求清单,村主任、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利用“法润民生群”和实地走访收集各类法律问题82条,形成动态更新的“普法需求清单”。聚焦本土关键群体,根据“需求清单”靶向普法,关注农村地区留守老人、青壮年劳动力、妇女儿童等,针对性开展赡养、防范养老诈骗等宣传。各司法所为农村地区务工人员打造“暖心驿站”,持续关注劳动合同、工伤赔偿等纠纷化解,为960人次提供了法律咨询。同时开设“巾帼法治课堂”“法治领航学苑”等项目,聚焦反家暴、未成年人保护相关主题。

二是织密服务末梢,打造法律服务“便利店”。创新法治实践运行,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深化“乡贤调解”,开展“法律实务+乡村治理”双技能培训,采用专题授课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推动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调解业务素质和服务质效。整合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公证等资源,提供在线咨询、云上调解等服务,同时建立跨乡镇、跨区域的法治协作机制,共享法律资源,协同化解边界纠纷。深化精准供给模式,通过“外来专家”到“本土乡贤”的身份转化,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乡土社会中的法治催化剂和辐射作用,帮助返乡青年运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直播带货,培养“法律明白人”成为纠纷调解能手等,进一步形成“顾问搭桥、法治筑基、村民共治”的模式。实现法治效能转化,推动法治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月塘镇借助“网格化+法律明白人”的模式,重点面向77户雨花石加工点进行走访入户宣传,定向普及雨花石专项整治相关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专业法治保障雨花石加工产业专项整治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旅游路线,围绕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提供法治宣传、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推动仪征地区文旅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激活文化基因,唤醒法治传统“代际传”。解码传统治理智慧,针对乡村熟人社会特征,将相关涉农政策进行本土化嫁接,利用土地征收、集体资产处置等关键节点,用乡土语言“转译”中央“一号文件”,适时宣讲宅基地纠纷、土地流转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创意文化传承载体,举办“一文一剧一画一视频”活动丰富农村普法形式,引导“法律明白人”参与创作《夫妻说法》《合同风波》等法治文化作品,并在农村大舞台、村民法治广场上巡回演出。将法治标语融入农房改造,通过创作以“美丽乡村”“法治文明”等为主题的墙体彩绘,让村民潜移默化地接受德法文明的熏陶。构建代际传递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加法治宣传、爱心助困、公共法律服务等各类志愿活动,同时在法治进校园等活动中开展“法治种子计划”,引导学生化身“小小普法宣传员”,将法律知识带给家庭成员和身边人,持续提高农村地区群众法治参与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仪征市司法局 董紫璐)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