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扬州市江都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拓宽法律服务覆盖面,创新法律服务方式,精心扮靓具有江都特色的法治风景线,切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是“多点位”布局法治“微阵地”,构建法治乡村“风景线”。扎实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和影响力,精心布局区、镇、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积极打造法律与景色、学习与娱乐融合的特色法治文化阵地,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过程中学习到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使法治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增强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在区级层面,打造江都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邵伯巡检司法治文化传承馆、区青少年交通安全法治教育基地三大法治文化地标,有效发挥法治文化阵地引领、渗透和教育作用。在镇级层面,结合各镇实际,巧妙融入法治元素,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普法阵地,营造抬头见法、触手可及的法治氛围。在村(社区)层面,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中设立法治宣传栏、法治书屋、法律图书角等“法律微阵地”,持续强化法治宣传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多频次”提升普法“针对性”,优化法治乡村“体验感”。遵循“趣味普法”理念,打造“普法女生走基层惠民生”特色普法品牌,组织“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村(居)法律顾问等普法讲师团,下沉至全区332个村居开展“法润乡村”专题宣讲活动。开通“嘟嘟普法直通车”走村入户发放常用法律法规手册,周期性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以乡村法治和村规民约宣传教育为主题,通过故事讲述、法条解读、以案释法等形式,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各镇集场(庙会)时间节点,采取场地轮动的方式,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民俗展、法治文化演出、百个案例巡展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送法下乡”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三是“多联动”提供暖心“微服务”,架好法治乡村“连心桥”。凝聚“谁执法谁普法”职能部门合力,组建法治乡村服务团,提供“常规化+定制化”专项服务套餐。每次活动根据前期收集的当地群众法律需求,灵活调配法律服务团队,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多项常规法律服务。同时,针对各镇大集现场消费者多、人流量大等特点,定制化矛盾调处、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等,满足群众多样化法律需求,截至目前,已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远程公证点提供服务35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00余次。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法律顾问专业作用,在镇、村两级重点项目建设,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审核把关,村规民约完善等方面,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组织律师团队深入乡村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结合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工作,通过走访和座谈,为企业量身定制法治体检服务,提出合法合规的建议和应对措施,及时化解企业法律风险。今年以来,已累计完成乡村“法治体检”企业数35家,提供专业意见10余条,审查各类合同协议20余件。
(江都区司法局 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