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三宜三化”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2025-07-21 17:07:00  来源:法润江苏

“八五”普法以来,扬州市广陵区通过“阵地建设+文化浸润+品牌融合”的三维模式,推动法治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和群众生活,为全区法治建设注入强劲文化动力。

一是因地制宜,构建“精品化”法治文化阵地。通过文旅融合、属地共建、区域串联等方式,积极挖掘地方和行业法治文化资源,推动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及其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造广陵区全景数字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现线上法治阵地体验的掌上云游。开辟沙头美丽乡村法治行体验线,升级大运河保护及沿线治理法治小区和东关南河下法治文化展示区,探索打造法治文化聚集区,增加法治阵地的厚度。在曲江运河法治公园打造以法治石刻、长廊、展板、橱窗等组成的运河法治文化带;在仁丰里街区打造“里仁为美 德法同行”研学路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展为公益普法达人,以“阵地+普法活动”等形式,提升阵地服务和教育实效性,实现非遗和法治文化的双向奔赴;在汶河东区校依托“和宜”文化,打造法治名人墙、“法治入四仪”以及“仁义礼智信”,引导学生“本固性直立身,仁爱宽厚待人,智慧有节做事”;在湾头法治玉器市场构建“政府主导、商会协同、商户参与+法治标准化建设”的“3+1”管理模式,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目前,广陵已形成了以“园、街、站、苑、校、室、馆、中心、市场、展示区”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十大类精品法治文化阵地格局,进一步扩大法治文化阵地功能效应。

二是人文相宜,开展“本土化”法治文化活动。注重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联姻”,开展“广陵风华四十载 法治力量向新生”“感受非遗魅力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构建法治书法、绘画、动漫、视频、非遗实物、文学作品等为主体的法治文化作品库。《普惠自然 法润心田》微视频,荣获省自然资源法治宣传微视频大赛三等奖,《一言九鼎》在市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法治树》《荷风法韵》等4个作品入选江苏省非遗法治作品云展播。开展“讲好运河法治故事传承运河法治文化”活动,梳理挖掘大运河(广陵段)古迹遗址、传承工艺、名人故居等法治文化资源,撰写《千年古街仁丰里的法治记忆》《饱含爱国情怀的运河儿女——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据理力争的名律师鄂森》等运河法治故事。推出法治古城、青春研学、法治乡村三条“city walk”3条特色法治文化旅游线路,将法治文化和普法教育有机融入旅游体验,让群众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出门见法、抬头看法、闲余议法。创新启动“法治光影”文化惠民行动,线上开设“《民法典》带你追热剧”普法专栏,引导全民追剧学法;线下开展“光影说法·律动人心”法治电影基层行,组织村(居)法律顾问结对“法律明白人”以映前“法治路演”和映后“普法彩蛋”的形式深入群众一线普法。

三是形式合宜,打造“特色化”法治文化品牌。以古代神兽龙的第七子狴犴为原型,设计推出“广小援”IP形象,以“小IP”赋能“大普法”。制作“广小援”推介视频,扩充“广小援”IP图鉴外延,精心设计实用性强的“广小援”系列衍生法治文创产品;在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以及超市、商铺等人流量大、顾客群体广的地点,嵌入“广小援”实体IP,布设“广小援”公共法律服务E点通平台,开设“小援法治小铺”,设置拍照打卡点,发放宣传资料以及文创周边产品,增强“广小援”与群众的互动,真正实现普法“润物细无声”。不断创新网络普法模式,建构“一使+N项产品”新媒体普法产品供应链,策划推出“广小援·普法表情包”“广小援·法治信箱”“广小援·小贴士”“广小援·漫画解读”等系列新媒体产品,通过动画、漫画及海报等形式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用优质内容实现全方位、多声部地进行普法宣传,营造出“味浓味正”的法治氛围。将“广小援”IP形象融于重要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广小援”普法代言人的作用和优势,设计制作“广小援”服装道具,以真人扮演的形式,开展“广小援”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园等系列活动,与广大市民的近距离互动交流,提升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300场次,发放“广小援”系列文创产品50000余件。

(广陵区司法局 杨成环)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