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河畔法治花开
泰州深入推进普法工作服务发展大局
2025-10-22 11:05:00  来源:法润江苏

凤城河的水,流淌着千年的文脉,不仅滋养了这方水土,更涵养了崇法尚治的城市品格。社区内,“法律明白人”正在为邻里调解纠纷;学校里,法治副校长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的普法课;工业园区中,“普法护航团”正为企业精准解答法律难题……在泰州,法治如涓涓活水化为“春风细雨”,浸润着基层治理的土壤,浇筑在群众心间。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泰州市紧扣“法治泰州”建设目标,以“精准普法、融合赋能、全域覆盖”为主线,将法治文化浸润与基层依法治理深度结合,推动普法工作从“覆盖数量”向“服务质量”跃升,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全链条”责任体系

筑牢法治宣传“硬支撑”

党委政府“领航定向”、责任链条“环环紧扣”、多元力量“同频共振”……泰州坚持将普法工作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全局,以“制度+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普法格局。

一方面,制定出台《泰州市“八五”普法规划》,突出法治素养提升、协同联动发展、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实践养成等,为普法工作提供行动指引。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领导机构统筹协调、牵头单位分工负责、成员单位具体落实”的联动普法运作模式。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每年为普法责任单位量身定制普法责任清单,发布“每月普法班车”方案,确保月月有主题、责任有着落。

“法律明白人”是基层法治服务的“神经末梢”,是群众身边的“好邻里”。近年来,泰州推动培育“法律明白人”1.9万余名,推动其参与立法民意收集1.8万余人次、提出立法建议448条,开展法律服务30万余人次。

“多维度”普法品牌

激活法治“生命力”

为扎实推动法治文化建设落地见效,泰州聚焦重点人群、关键领域,创新“需求导向+精准供给”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品牌。

聚焦“关键少数”,打造领导干部“头雁领航”品牌。泰州落实领导干部学规学法制度,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在全省率先开展国企专场“述法+学法”活动,开创国企“一把手”述职、“两代表一委员”质询、法律专家“以案释法”新模式;推行“学法考法+积分管理”模式,为全市90家机关、重点企业领导干部制定“共性+个性”双轨学法清单。

护航“未来多数”,推动青少年“法治铸魂”品牌深入人心。泰州深入实施青少年“学法护航·守护成长”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将每年9月定为“泰州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月”。据统计,全市358名中小学公检法司法治副校长累计履职6700余课时。

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所需”,泰州精心打造“法治护航”品牌,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普法直通车”专项行动,组建市级精准普法护航团,邀请民营企业家与全国人大代表、律师、仲裁员同台互动。推进普法护航团进商会、进园区、进企业1654次,以更加精准、多元的普法服务,打通涉企普法“最后一米”。

“沉浸式”普法矩阵

厚植法治信仰“软实力”

“以前觉得法律条文晦涩难懂,现在坐公交车就能学到知识,方便!”在泰州打造的普法“实体班车”上,法律法规以系列漫画、宣传标语等形式植入车厢内拉手、灯片箱等,让市民张女士连连称赞。

泰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法治融入文化建设,打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法治文化生态,推动法治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串珠成链”。目前,泰州已建成检察普法中心等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7个、“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2个、法治文化特色园1个。围绕长江保护,在靖江、泰兴、高港打造“长江法治文化集群”,涵盖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教育基地,形成“一江三地”法治文化景观带。

泰州市连续3年创新开展“文艺走基层·普法进万家”、法治儿童节等主题法治文化活动,举办“送欢笑送法治”曲艺线上云春晚等法治专场活动3300余场次。面向全国举办“法润泰州·与法同行”泰州市法治文创作品征集评选和集中展示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活动“全民参与”。

该市创新开展“普法班车”模式,推动“实体班车”与“部门班车”互补互通,近百辆“主题班车”驶入大街小巷,为群众提供全新学法体验。发布普法图文、视频等新媒体作品200余件。做优做精“法治泰州”视频号,拍摄普法短视频、微动漫145条,点击量69万多,实现法治文化宣传“精准投放”。

“全领域”法治动能

提升依法治理“硬本领”

一直以来,泰州坚持“普法与治理融合”,将法治思维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推动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压舱石”。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积极推广应用“泰E法”合法性审查系统。全国率先试点审查起诉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建立涉企行政争议“容缺受理”“快审快结”机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深入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和“法律明白人”进驻法律援助站点“百人驻百点”示范工程,全面提高“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依法决策1653余件、修订村规民约1460余件、矛盾纠纷化解4690余起、开展普法宣传7277余场次。

构建线上智慧法律服务专区,实现公证、法律援助、仲裁等线上服务的集中供给,让法律服务的获取变得十分便捷高效。2023年以来,试点开展法治观察员工作,创新聘用“专家型”“骨干型”“志愿型”“三型法治观察员”121名,市县联动开展法治观察员基层行主题活动,累计收集法治观察意见建议60条,推动建议转化为具体举措20条。

聚焦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持续推进“泰州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大健康产业法律服务中心”两大中心平台和产业链龙头企业“法律服务+”示范点建设。全省首家全面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开发应用“泰州市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推行涉企检查“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工作,实现行政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全省首次开展网络平台直播涉企行政检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