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海县司法局以新农村法治建设为主阵地,狠抓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载体建设,不断延伸宣传网络,推动普法资源下沉,让基层普法更接地气、更有重点、更显实效,源源不断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法治活水。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法治文化进村力量支撑。强化普法队伍建设,形成受众覆盖全面、层次分明、各显特色的普法队伍,使法治服务触角延伸到新农村各个层面。选聘普法讲师团成员12名,招募普法志愿者500名,常年下乡进村,面对群众、贴近实际,开展巡回宣讲。完善基层法律顾问制度,县内各个行政村与124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牵手对接,做到村级法律服务全覆盖,让村民真正享受到村法律顾问、律师提供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矛盾化解等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依托村民自治体系,夯实基层法律力量,培养法律明白人1076名,带动各村全村学法、用法、守法,促成百姓依法维权、依法办事良好风气。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保障法治文化进农常态发展。依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石湖小尤塘、石榴麻汪村等法治宣传阵地。在全县范围内,以宪法、法治乡村建设成果等内容为主题在全县集中打造58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法治宣传阵地,用宣传展板、法治墙绘、大型电子屏等方式,反映法治格言、法律条文、法治思想等内容,在居民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法律内涵,并以这些阵地作为“援法议事”互动开展的主要场所,有效激发乡村自治法治活力。还在全县371个村(社区)设立法律图书角,让与农民生产、生活及权益保护方面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触手可及,每年还集中开展“农民工学法宣传月”活动,做好普法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
三是加强载体建设,保障法治文化进村更贴群众。紧抓新媒体普法趋势,重点打造“晶小法”智能咨询,建成364个“晶小法·法润民生微信群”,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关键词匹配和大数据随时对群内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解答,并提供起诉书、上诉书、仲裁书等多种文书模板便民利民。积极盘活农村法治文化资源,激发东海水晶雕刻、版画、琴书讲等民间传统艺术的法治活力,邀请本地琴书非遗传承人刘培兰,将法治内容变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出一系列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其中《劝堵》《虐待老人法不容》《扫黑除恶快人心》等作品在农村巡演中深受村民的广泛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