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法治元素添彩江海美景
2022-10-13 08:44: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地处江尾海端的南通,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在法治理念引领下推动长江生态环境绿色蝶变;这里法治文化浸润心田,涌现出全国法治人物、启东“法律明白人”倪伯苍等先进人物……这里以法治为笔,绘就“南通好通”营商环境发展新蓝图,书写“法治强市”南通答卷。

法治文化景点美不胜收

进入9月,秋高气爽,启东圆陀角迎来一批又一批观光客。长长的滨江步道,普法小卫士“小蓝鲸”带路,“保护海洋”“保护长江”等普法小贴士点缀其中。碧海社区、海螺休闲驿站,大家在休闲娱乐中观赏法治短视频,翻阅法治书籍……新颖独特、形态各异的“网红法治景点”,让人们遇见法律、感受法律、学习法律,吸引众多游客竞相打卡。

“我们按照‘全线一盘棋、区域有特色’思路,依托10个沿江沿海特色示范段建设项目,大力推动全市各地将法治元素融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百里沿江沿海法治文化长廊’美景逐步形成。”南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志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南通充分发挥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江海印记,着力打造与城乡发展协调、与生态环境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互补的法治文化景观集群。

目前,南通法治文化乡村旅游体验线已成体系,南通市环境保护教育馆、滨江公园普法志愿者驿站、长江生态法治主题公园与如皋长江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海门江海风情园、启东江海第一哨等沿江区域特色法治文化阵地串联成线,犹如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赋予了无限的法治生命力。

法治文化阵地随处可见

幸福新城小区位于南通火车站附近,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数量较多,人流量很大。在小区入口处有一座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宪法园,宪法石墙威严耸立,“法”字圆弧栅栏四面包围,宪法宣传栏解读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五次修改的背景与意义,常常吸引小区居民和过往的人们驻足观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以‘村村有,村村优’为目标,着力打造百姓身边的学法微阵地。”南通市司法局副局长周昌元表示,像宪法园、民法典公园这样集普法教育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基层法治文化阵地,早已遍布南通城乡。

近年来,南通着力打造文化特色鲜明、法治内涵丰富、文明程度较高的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形成“覆盖城乡、便捷群众、设置合理、形式多样”的村级阵地建设体系。目前已完成50个示范村、50个先进村的建设任务,全市建成省级法治文化阵地45个,市级249个。

法治文化生活浸润心田

荷兰街是南通市区极有“烟火气”的夜市,今年夏天,法治元素的融入又为夜市增加了一抹亮色。在法治互动专区“有奖答题”点,市民可扫码参加“中国普法”公众号在线答题,赢取小礼品。在“法治拍照”打卡点,市民拍照转发朋友圈集赞即可兑换相应礼品。

最近,法治夜市还将“党建红”元素融入普法宣传活动。“法在心中,守法光荣。”市民李先生在“喜迎二十大,对党说说心里话”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心声。他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当好学法用法“带头人”。

“在丰富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上,我们始终坚持‘法治引领、文化滋养’,不断增强全民普法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周昌元告诉记者。近年来,南通市坚持需求导向,印发《“法韵南通”建设实施方案》,勾勒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实施法治文化研究传承领先工程、作品创作优质工程、阵地建设样板工程、惠民活动满意工程、实践养成示范工程”为内容的法治文化建设“一个统领五大工程”总体架构,进一步擦亮“法润江海”品牌,有效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记者 郑弋 通讯员 张艳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