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三圆融合”推进普法宣传高质量发展
2023-01-12 11:28: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以推动法治宣传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着力构建法治文化,奋力推动法治实践,在打造“幸福海门、法伴你我”品牌中努力画好机制建设“同心圆”、群众需求“向心圆”、线上线下“协同圆”,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是画好机制建设“同心圆”激发全民普法活力。“八五”普法以来,海门区坚持顶层设计,齐谋共为,积极构筑“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善治”格局,区镇村三级整体联动,构建了组织全覆盖、责任无缝隙、落实无空档的教育网络体系。抓紧抓牢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面推进民法典精神、法治理念、法律规定在海门落地生根。推进领导干部任前法考,把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与提拔使用结合起来,极大提高了广大干部学法、用法、普法的积极性。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落细,制定《海门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疏理划分普法“责任田”,实现普法责任“包干到户”。强化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讲师团、大学生等普法志愿者队伍日益强大,常态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送法下乡、送法到企等活动,切实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

二是画好群众需求“向心圆”打造全民普法阵地。区镇村三级普法阵地建设见成效。总投资500万元的区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以“美好生活 法伴一生”为主题,以群众普遍接触到的法律为线索,设置序厅、法治普及区、教育体验区、临展区和尾厅五大展区。精心打造的海门法治文化广场,将法律常识、法治故事、法治人物、法治格言等法律知识,以石刻、雕塑、漫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广大区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文旅融合,打造张謇沿江法治文化阵地,在文旅产业中嵌入法治因子,形成法治景观与旅游产业相融合,让法治景观成为乡村旅游的必经要道。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广覆盖。近年来,海门区大力推进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一大批与当地基础设施相融合、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法治文化景观逐步建成,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受法治熏陶,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三是画好线上线下“协同圆”建强全民普法平台。积极打造“互联网+”新模式。海门区积极打造普法宣传新载体,主动适应“互联网+”新时代发展潮流,做到电视有影,电台有声,网上有形,手机有微博、微信、普法短信,户外有普法广告,构筑全方位立体化普法宣传新平台。着力搭建线上普法矩阵,依托融媒体中心,整合辖区各平台普法资源,形成新媒体融合普法工作合力,电视台开设平安海门、法治海门,广播电台开设心意点点,海门日报开设法治专栏,蔡律师说法等法治教育板块,突出以案释法,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效果。海门政法、海门司法行政在线、海门公安、海门法苑等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增强。线下多维度宣传显实效。通过举办法治文艺演出、法韵海门法治文化作品大赛,不断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司法局、民政局、文广旅局、妇联、科协每年编排法治类节目下乡巡回演出500余场次,积极运用海门山歌、越剧、法治小品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文艺演出与法治宣传融合一体,丰富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治参与度和满意度。

(海门区司法局 李迎银)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