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多维打造乡村法治文化
2023-01-13 10:01: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南通市司法局以“法韵南通”为引领,以匠心工程,精品化打造了一系列乡村法治文化名品、名牌、名片、名地、名人,为乡村振兴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研发寓教于乐的法治文化名品。发动乡村“草根创作大家”用方言俚语阐述“法言法语”,组建海安市崇法文化剧社、如皋天山斗普法艺术团等创作实体80余家,将法治元素融入海门山歌、如皋木偶剧等文学创作,融入风筝雕刻、年画剪纸等传统文化载体。开展“法韵南通 和谐善治”等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征集、交流研讨活动,开发法博士、江小豚等亲和力强、接受度高的普法动漫形象,制作法治动漫系列作品。

擦亮直通基层的法治文化名牌。打造“法润江海”品牌项目,各地相继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层面的法治文化节,开展“法润江海 和谐万家”“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宪法进农村”等各类主题法治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将法治文化氛围延伸至村(社区)、家庭等基层最末梢。

打造立体覆盖的法治文化名片。成立网络普法媒体普法联盟,拓宽“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媒体乡村传播覆盖,截至2022年12月,在人流量集中的乡村学校、菜场、村(社区)投放“无人律师岗”70余台,开通“崇法指南”抖音、优化升级《法治纵横》《与法同行》等法治专栏,电视台《法治微讲堂》开办200余期,多部宣讲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推广。组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运用双微载体深入基层乡村开展庭审实况、以案释法、普法活动等直播,依托法治文艺队、江海普法名嘴、“中国好人”普法微联盟等“说、演、唱、弹”法治文化作品,弘扬法治精神。

建成绵延百里的法治文化名地。结合《南通市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意见》规划的10个沿江沿海特色示范段建设项目,按照“全线一盘棋、区域有特色”的思路,推动各县(市)区将法治元素融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融入10余个沿江沿海休闲驿站,广泛宣传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打造“百里沿江沿海法治文化长廊”,建设沿江村居阵地59个。各县(市)区实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奖代补”机制,截至目前,建成张謇法治文化特色园、如皋市长江镇法治大观园、启东市近海融园、海门区江海风情园等特色镇级法治文化阵地。

培育家喻户晓的法治宣传名人。积极发展乡村普法“快递员”,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100%,在网格治理中融入网格普法力量,《法治日报》报道相关做法。推出“一格一户两人·通晓法”18项优惠扶持政策和人身意外团体险,建立132个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涌现出全国年度“法治人物”倪伯苍、江苏好人杨立娟等一批法律明白人先进典型。

南通市法宣办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