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和长安杯两座桂冠,深谙法治是万家灯火的保障。南通作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平安是这座城市亮眼的“金字招牌”。去年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把示范城市创建作为法治建设总牵引,聚力打造长三角最安全城市,走出了一条独具南通特色的法治社会创建之路,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位居江苏前列。
变保平安为创平安 构建党政主导新格局
南通市委市政府着眼城市新定位新变化,锚定“一枢纽五城市”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示范城市创建,积极构建起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公安主推、部门共抓、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并把创建成果积聚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动能,突出江海联动和双向闭环两大特色,打造“一网六控”防控体系新模式。
如今,南通各级机关正同心同向奔赴,以将南通打造成为市域治理创新区、平安江海示范区、数字防控领先区、区域联控标杆区和风险防控样板区为目标,全力提升风险辨识力、打击威慑力、发展护航力、治理支撑力,全力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变补“羊牢”为建赛道 打造法治“五险”新模式
社会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南通突出防范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等五种风险,在法治建设的新征程上,推动工作重心由事后被动转移到事前主动预防上来,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全国“大调解”的发源地,南通不断创新实践、拓展内涵,将分散的调处资源由“多中心”向“一中心”集中,建设县、镇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打通110接处警与12345、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及时处置非警务警情,实现矛盾风险“一站式化解、全链条解决”。同时,推动道路交通、群租房和出租厂房、基层消防三大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工程,以底数清、隐患清、任务清为目标开展公共安全重大隐患“三清”专项行动,全力以赴压降事故、保障安全,推动重大隐患动态清零,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上下已初步形成党委政府统筹、职能部门牵头,板块条线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公共安全治理共建共治“南通模式”。
变打“补丁”为破瓶颈 打造数字社会新生态
一改过去补盲点的传统做法,南通以数字化手段突破瓶颈,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数字社会新生态,促进社会治理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立足智慧城市新基座功能定位,南通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围绕“算力超万核、数据破千亿、前端冲百万、存储百PB”的基础建设目标,优化多形态、全要素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升级数字实战体系,加速数据资源汇聚,全力提升数据响应能力。同时,把南通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和公安情报指挥中心作为关键载体,最大限度发挥防控体系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效益,聚力赋能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
变聚力推为融合进 守正创新坚持“两手抓”
变“单线独行”为“多元融合”,南通坚持一手抓示范城市创建,一手抓城市治理改革,积极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以“再快一秒”的紧迫感推进城市应急体系化,以“再准一分”的使命感推进基层治理精准化,以“再细一点”的责任感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化,以“再前一步”的时代感推进新业态监管数字化。南通积极探索社会动员新方法,推行“红网格、通通在”,10万微网格员建立10万微信群服务1000万老百姓,用共治力量“一抹红”守护老百姓的“健康绿”。同时,凝聚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司法五大保护合力,大力实施“润禾”计划,成立84家“润禾”工作站,组建631名“润禾”辅导员队伍,全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护航法治社会建设。
南通市法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