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长江保护法》的知晓率,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长江保护各项工作,南通市海门区普法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法润海门法护长江”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营造知法守法好氛围。基层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两周年、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活动以及重点内容,制作法律法规单行本、倡议书等宣传资料进行发放,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各中、小学校将《长江保护法》学习教育纳入开学季普法教育内容,通过播放法治影片《以法之名护长江》、分享保护长江典型案例、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对照工作职责制定长江大保护责任清单,有计划地开展对《长江保护法》的精准解读和案例阐释,引导全社会自觉参与到“共学保护法、共护母亲河”的实践中去。
二是坚持理论联学,提升法规政策理解力。制定全区干部学法计划,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推动全区干部深刻领会《长江保护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以及主要内容,切实做到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为《长江保护法》的贯彻执行奠定坚实基础。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等重点群体集中观看普法微课堂,深入了解绿色发展理念、长江资源保护、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补偿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入户讲法、现场解法等方式将长江保护法治理念送至千家万户。针对沿江重点防污染企业,开展“千人进千企”生态志愿者普法活动,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发放《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宣传手册,动员广大企业人员积极配合、共同参与长江大保护行动。
三是注重平台联推,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依托微信公众号搭建线上普法平台,以漫画、书法、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长江保护法》普及力度,呼吁广大群众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监督者。借助法治文化阵地搭建线下普法平台,把法治元素融入沿江景观带,紧扣《长江保护法》精神实质,打造了东布洲长滩公园、青龙港生态绿地等一系列沿江法治文化阵地,让广大群众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深远意义。利用电子屏搭建户外普法平台,向全社会征集具有海门区域特色、蕴含长江大保护主题的标语、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法治文化作品进行展播宣传,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宣传态势,保护长江母亲河保障生态安全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海门区司法局 陆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