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全力打造最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3-02-24 10:35:00  来源:法润江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就能吸引更多企业来投资兴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南通市司法局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四个一、四聚焦”,全力打造最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用法治力量护航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助推南通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立足一线

聚焦市场关切应需而上

加强法律需求对接。组织开展“企暖花开法治行”专项活动,优化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成立全市法律服务公益联盟,对接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不少于5000家,确保全市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公证、仲裁人员参与率100%。突出“一县(市、区)一特色”,指导各地针对特色产业、集聚类型、新型行业等开发推广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自检单”“微提醒”等产品。

推动定制服务覆盖。开展“律动江海 法约三市”建设,在全市公园、楼宇、街道乡镇等场所设置100个公益法律服务早市、午市、夜市“集市点”,由专业律师、公证员等为周边企业、商圈、商户、群众免费提供“更亲更近更暖心”的专业法律服务。进一步优化南通张謇企业家学院“产业链”法治课程,精心分类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涉外企业等各类群体,重点围绕安全生产、知识产权、财税政策、企业上市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公益法律服务。

填补法律服务洼地。进一步推进基层法律服务扎根乡村,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以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目标,深入实施服务基层依法治理、护航乡村企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服务举措,组织“乡村中小企业法治体检”和“千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乡村中小企业解千难”等专项活动,更好地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站高一层

聚焦市场活力保驾护航

强化市场创新保护。持续拓宽公证服务空间,做优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公证服务平台,推广商业秘密在线公证,创新“公证+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公证书的强制执行效力,助力防范化解金融市场风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仲裁职能的诉源治理方法途径,在企业、商会、协会等增设联络点,加大网络仲裁、金融仲裁、知识产权仲裁、涉外商事仲裁等业务创新力度。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加大涉外律师人才和领军型青年律师培育力度,提升律师行业涉外领域法律服务供给水平。

持续推行温情执法。深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加大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助力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行柔性执法、精准执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大对全市免罚轻罚柔性执法清单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优化落实涉企柔性执法清单。

加强争议源头治理。激发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效能,推进行政机关主动消除行政行为违法状态,推进行政争议源头治理。建立涉企行政复议案件风险评估制度,做到一案一表,研判行政机关是否存在不诚信、不作为、乱作为情形,对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影响营商环境、影响程度、表现形式、后果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深度运用评估结果,运用工作提示函、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等方式提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跨前一步

聚焦合规建设倾心助力

提升企业依法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公司律师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公司律师,探索推广“公司律师律所实习”模式,帮助企业提升合规经营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开展“法务开课”大学习,组织开展“企业法务课堂”,邀请名优律师、公证员、涉企行政执法部门专家等组建企业法务讲师团,进园区进企业宣讲柔性执法相关政策、涉企轻罚免罚清单内容、企业法务风险防范、企业合规经营等,有效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能力。

推进企业行政合规建设。指导行政执法机关办理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时,针对企业涉嫌的具体违法行为,积极运用行政指导以及事前预防、事中事后指导等方式,鼓励企业制定合规计划、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落实整改,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实现行政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加强企业行政合规指引。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合规指导工作,研判分析全市行政争议发生态势,对项目审批、项目建设、生产运营、企业退市等全流程引发争议的情形进行分析、梳理,靠前服务,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针对行政违法多发领域分行业制作企业行政合规行政指导目录。

联动一体

聚焦均等普惠务实担当

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开展“法护开工”大巡回,充分辐射重点普法群体。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讲”系列活动,针对各类市场主体,线上线下围绕招工用工、企业合同履行、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法律宣讲活动,推动企业增强遵规守法意识,引导职工依法维权。组织开展“春暖新市民”“新市民学法活动周”等活动,充分运用媒体普法阵地、现场咨询宣传、普法资料发放、企业用工体检等方式,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合法权益有效保障。深入组织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紧盯安全生产、劳动争议等重点风险隐患,做好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加大涉企纠纷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在民营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中等以上规模企业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市县镇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通“涉企咨询绿色通道”,强化“援调对接”,以涉企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为目的,推动实现劳动者权益维护和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保障的有机统一。

促进智慧法务效能提升。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园区法律服务站点和联系点作用,发动市县镇村各级平台和法律服务队伍,运用好线上线下各类媒介宣传普及各类远程职能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律师、公证等远程视频会见服务,推广“苏解纷”“企通法”“崇法指南”等平台运用,推动企业和劳动者寻求法律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南通市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