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州区司法局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是勾勒“绿色通道”,助力企业发展减负增速。优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流程,规范事中事后核查,提升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行政事项办事效率,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办证多、办证难等问题。2022年以来全区以告知承诺方式办理案件累计超过1.4万件,办理事项时长平均缩短50%以上。制发《关于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全面树立柔性执法理念,实施涉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涉市场主体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2022年以来全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共办理行政执法“免罚轻罚”案件549件,涉及金额约1676万元,通过开展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说服教育等柔性执法方式871次,服务市场主体1355家。
二是点缀“蓝色哨点”,发挥企业代表监督职能。进一步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企业联系点的监督作用,建立通州区行政执法监督民营企业联系点,通过推荐的方式在全区选定14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协助收集涉及行政执法的社情民意,发挥联系点哨点作用。邀请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代表参与全区联合执法监督推进会,结合自身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执法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对通州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选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各镇(街道)分别择优推荐1名民营企业负责人或职工,参与区司法局组织的法治宣传活动和行政执法监督活动,掌握最新法律法规、惠企惠民政策。及时向区司法局反映发现的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三是圈定“红色重点”,加强重大涉企案件监督。依托江苏省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指导行政机关完成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线上备案,重点对涉企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案件开展案卷评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江苏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等法律法规,围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否合规、法律法规运用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自由裁量权是否适当、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书证材料进行审查,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通过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实地督查指导工作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审查工作,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助力。
(通州区司法局 伦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