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司法局立足职能,鼓励、引导律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困扶助,以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项目、升级服务模式为抓手,推动公益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党建+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以党建带动所建,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精心打造“琴海律韵”公益法律服务项目,成立琴海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深化“书记项目”牵引作用,指导、督促律所支部策划建立“书记项目”,将各律所特殊专长融入“书记项目”建设,由律所支部书记牵头、党员带头,推进公益活动有效开展。健全落实律师业务骨干培养机制,通过名师“传帮带”方式进行“一对一”培养,着力从操守养成、专业提升、管理赋能入手,帮助和培养青年律师成长成才。联合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全县共组建律师志愿者服务队5支,法律服务团15个,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80余人。
二是“便民+护企”优化服务项目。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园区驿站设立公益服务岗,安排优秀党员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轮值,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县城商圈、超市设置“早市、午市、夜市”公益法律服务点,由公益律师每周三、周五定时、定点、定向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延伸公益法律服务触角。丰富活动载体,结合“法治体检”“微光计划”“法企对接”等专项法律服务活动,鼓励、引导律师主动靠前服务企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调查问卷、上门问诊、集体会诊等方式,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为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民商事合同、劳动雇佣关系等领域提供全面专业的法律建议。今年以来,免费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评估50余次,帮助建立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机制5项,参与调处化解劳动争议案件11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件,涉及劳动者80余人次,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
三是“精准+普惠”升级服务模式。聚焦重点群体,完善维权服务平台。将法律援助手臂向集宿区、产业园、商务楼宇等区域延伸,推动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务阵地下沉、前移。畅通诉求渠道,开设农民工维权“直通车”。选配5名优秀律师成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团队,提供取证、协助工伤认定、仲裁申请等服务,提升公益法律服务的温度和效率。线上线下并举,创新公益法律服务供给模式。结合农民工学法活动周、4·8司法日等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提升律师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与如东广播电台联合开办“896”司法行政服务热线,借力“法润如东”微信公众号推出“维权小课堂”公益普法专栏,定期发布案例和短视频,让公益法律服务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