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紧紧围绕“强基础 展亮点 创品牌”工作目标,主动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聚“四式”合力推动普法教育进校园、进村居、进家庭,不断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一是“阵地式”教学提升法治教育实效。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八五”普法重点工作纳入普法责任清单内容,专题部署、细化任务、统筹推进。拓展普法渠道和载体,依托校园法治图书馆、“四点半”课堂、“少年法学苑”、法治文化主题园等,实现普法教育由零散式、分散式向阵地式、长效化运作转变。搭建家校共建普法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为支撑,定期推送宣传校园防欺凌、网络防沉迷、预防校园贷陷阱等内容,完善校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筑起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普法新格局。
二是“融合式”联动护佑少年健康成长。充分整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多部门普法资源,利用专业优势和联动作用,通过法治副校长进课堂、法治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发挥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实施“法润青苗”行动,聚焦青少年法治需求,开展法治宣讲、红色育人、结对帮扶等活动,打通青少年法治教育“最后一米”。打造“银发法润稚子心”等五星级服务项目,动员退休老教师、老党员在内的“五老”人员继续贡献余热,投身到青少年普法教育事业中来。依靠市镇“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扎实开展青少年维权法律服务工作,做到应援尽援、能援优援。
三是“精准式”普法栽下良法善治之苗。结合青少年成长轨迹规划学法“路线图”,分年龄、分层次精准定制普法“套餐”。推进“阶段式”普法,在幼小阶段开设“校园法治班会”,着重普及宪法法律常识,培育守法意识;在初高中阶段开设法治辩论、法治情景剧,提升法律知识储备;对应届生及职场新人开设法治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强化法治应用。提供“菜单式”普法,实行“你点单,我来讲”服务,与青少年共同探讨法律问题,解答法律疑问,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互联护苗”普法,利用公众号、抖音号等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普法云课堂、网络普法故事会、普法微广播等形式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
四是“参与式”学法点燃守法用法热情。深入拓展趣味学法润童心活动,将“普法+现场教学”相结合,组织青少年实地参观法治教育基地、参加“模拟法庭”角色体验等,激发青少年学法用法的浓厚兴趣。创设青少年体验特色课程,借助“七彩夏日”“缤纷冬日”契机,通过知识问答、以案普法、法治手工等形式,以可观、可感、可触的方式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开展青少年法治实践特色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创作才能,举办法治故事演讲、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作品征集、法治征文等不同题材活动,将学生学法成果、感悟外化于形,多角度、全方位展现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新气象。
(海安市法宣办 王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