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普法工作发展规律,结合南通地域特色,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催生了一批普法工作创新做法和先进人物。南通市“谁执法谁普法”闭环管理机制、乡村法治文化“三强三画”模式先后入选第二批和第三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如东县社会组织“三原色”拼出基层治理“七彩图”入选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涌现出全国年度法治人物倪伯苍、全国“平安之星”张祖发、“江苏好人”杨立娟等先进典型。
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创新“续航力”
以“谁执法谁普法”为“牵引力”,健全“清单管理、普法提示、协调指导、评估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包含年度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普法责任报告书、普法责任评价书在内的“谁执法谁普法”“三单两书”制度,每年初下发市级机关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和联动事项,每月实行普法清单“一事一提醒”“一事一跟踪”“一事一督办”制度,每年末实行“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统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结合传统文化、工作职能、机关特色,在责任落实中开展创新实践、总结提炼,打造部门普法特色亮点。在指导和评议的“双轨”推进实践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每月一法”“三前学法”制度、农业农村局“法润通农”、市妇联“星星点灯法护万家”、教育局“崇德尚法”好少年双百评选等一批部门普法创新做法持续涌现,普法工作创新的整体效应、续航能力逐步显现。
强化品牌打造,提升创新“影响力”
按照“普法推进项目化、普法项目特色化、普法工作品牌化”思路,通过清单管理、考核推动,在全市开展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培育、百里沿江沿海法治文化建设、法律明白人“通晓法”优惠帮扶政策等创新工作,提档升级259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形成6条乡村法治文化旅游体验线路,8名法律明白人获评全省百佳。在县(市)区开展“一地一品”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建设活动,通过基层申报项目、市级审核发布、全程跟进实施的方式,推动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培育海安“法律明白人”“建、育、管、评”星火燎原工程、如东沿海普法“驿站”、通州乡贤法治文化等十余个品牌项目,制定具体品牌培育建设方案并推进实施。市法宣办将“一地一品”品牌建设完成情况按照7%的比例设置年度个性化考核指标,列入各县(市)区年度高质量绩效考核,推动品牌建设全市叫得响、全省有影响。
强化评价激励,提升创新“源动力”
定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工作、“长江大保护”特色做法等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推动各地各部门将特色做法有机整合、提炼升级,形成典型案例,近年来,评选出各类特色做法案例30余件,“海安市四种模式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启东市筑牢长江保护法治屏障”等22件案例入选司法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案例库。同时,邀请相关单位通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以及国家宪法日、长江大保护集中宣传等主题活动对外交流发布、介绍特色做法,进一步激发各地各部门的创新动力。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新闻媒体、互联网传播平台、公共视听载体等资源,广泛宣传普法工作特色做法,引领激励各地各部门积极履职作为,大力推进普法工作创新。
(南通市司法局 吉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