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司法局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创新普法方式,精选普法内容,充分利用“四个课堂”,把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推动基层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一是打造“阵地课堂”,彰显特色法治文化。开展全县“村村有、村村优”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面推动镇村两级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建成一批镇村法治文化阵地,以党建、廉政、平安为发散点,形成“多元素融合”的法治文化景观区,实现“学与游兼得”,推动“法”“景”“园”融合,寓“法”于景,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教育路线,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知法学法。借助镇村法治文化阵地,合理布局点位,打造“阵地”课堂,多批次组织村居网格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村居群众、学校师生开展现场教学,充分释放文化阵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推行“板凳课堂”,普法宣传接地气。基层工作无小事,事事关乎民生。利用“板凳课堂”关注民生小事,送法进村居、进网格,挑选村居法律顾问,镇派出所干警,司法所司法行政人员等作为宣讲人,根据月度普法计划和重要时点,面对面,点对点,把普通话换成“如东话”,把宣讲会变成“拉家常”,将晦涩难懂的法条变换成一个一个鲜活的身边案例,用群众的语言普及法律知识。房前屋后走一走,一条板凳坐一坐,“板凳课堂”成为拉近群众、团结群众、解决群众所需的沟通桥梁。
三是开拓“学校课堂”,凝聚“家校社”法治合力。注重与学校的联动配合,通过“法治副校长”、普法志愿者进校园活动,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长江保护法宣传日、民法典专题宣传月等重要时点,精心制作课件,充实普法内容。语言生动活泼,现场互动热烈,让师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关心与爱护。开拓普法“学校课堂”,通过一次宣讲、一次参观、一个普法视频,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法治种子,从而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明理向善,并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向家人传递普法效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
四是运用“指尖课堂”,不断延伸普法触角。探索“指尖课堂”的服务,以线上渠道为主要载体,为服务企业、普法宣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推动普法学习触手可及。提供“菜单式”的法律服务产品,牢牢把握企业负责人、普通员工、特殊人群等关键群体,通过“法润民生”微信群精准推送涉企风险提示、典型案例、政策解读、新法施行等内容,帮助企业拓宽视野,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联合县广播电台推出法治节目《普法进行时》,依托“法润如东”“大美栟茶”“豫你有约”等公众号,面向基层想守法而不知法的群众,挖掘基层一线的法治好声音,围绕土地管理、征收拆迁、邻里纠纷等百姓身边的鲜活案例,讲述法治身边事,传播法治好声音,争做法律明白人。
(如东县司法局 陈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