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始终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多措并举,抓紧抓实,引导未成年人安全文明上网、健康适度用网,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合法权益。6月21日,以“崇法善治E路护苗”为主题的2023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在南通召开。
一是精准宣传全域覆盖,构筑网络安全防护屏障。针对未成年人体量大、管理难的困境,坚持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共治、共护、共育为内涵的网络综合保护体系,全面构筑市县镇村四级全域覆盖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线。市司法局联合市网信办、市公安局依托崇川区网络文明展示体验馆,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丰富的视听内容,让未成年人亲身体验钓鱼WiFi、网络欺诈、黑客攻击等网络威胁,在互动体验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今年5月,崇川区网络文明展示体验馆入选第三批省级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6月14日,海门区司法局余东司法所开展“e起护苗 绿色上网”普法护苗系列活动,以案释法、以法论事,为树勋初级中学学生们敲响警钟,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以暑期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为契机,开设“E路护苗·清朗暑期”云端讲堂,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以“法润江海·净网汇通”网络普法品牌为引领,利用“开学第一课”“护苗行动”“关心下一代”“网络安全进校园”等活动,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网络普法进校园活动225次,受教育人数达12.9万人。
二是搭建平台凝聚合力,全方位构建保护支撑体系。不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技术支撑,全方位搭建网络保护平台,全力构建保护支撑体系。全市青少年普法责任部门联合在“百事好通”平台开设“励志护航”栏目,在“学习园地”通过“青春灯塔”法治课、《青春正步走》法治片等进行普法,并开发未成年人普法、帮教、救助等多种功能,形成“线上线下齐抓共管,普法宣传、权益保护、预防犯罪等一体化建设”的青少年维权体系。大力推进“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依托崇川励志园、通州古沙阳光驿站等基地,探索“家庭关爱、校园复归、社区接纳”帮扶模式,涵盖教育训诫、志愿服务、团辅拓展、亲子沙龙、家长课堂、网络课堂等18种线上线下综合教育形式。研发全国首款支付宝校园防网络诈骗小程序“防骗码”,研发“网上励志园”辅助帮教系统及“成长码”分级动态管控帮教对象,上线“强制报告提交”模块,拓宽涉未违法犯罪线索举报途径。
三是关口前移加强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关口前移,坚持管苗头、管源头,及时发现网上涉未成年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网络执法处罚的力度,紧盯未成年人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些网站平台,对违法违规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从严处置,有力震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压紧压实互联网网站和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大对网络游戏企业检查力度,禁止违规招收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和电子竞技项目。加强属地平台主播管理和引导,禁止发布涉黄、涉低俗内容。加强涉网行业场所管理,发挥“五老”网吧义务监督的作用,严查非实名制和未成年人网吧上网等违规行为。组织属地网站平台设立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与属地主要商业网站签订《积极开展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工作承诺书》,发动网络志愿者对有害不良信息积极举报,为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安全上网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清朗”“净网”“润禾”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多部门联动全面开展违规网课平台、“饭圈”文化、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等专项整治,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重大事件、恶性案件,社会影响重大、犯罪手段恶劣、社情舆论高度关注的案件实行督办和报备审查机制。持续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今年以来,公益诉讼立案已达3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