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区司法局以推进基层司法所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从法治人才贯通发展全过程、多方共治融通服务全链条、线上线下联通普法全覆盖入手,充分发挥司法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不断探索基层法治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有力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提质增效,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法治人才贯“通”,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派驻司法所专业人才配备,通过公务员招录、转任等形式,近两年持续为司法所充实16名政法专编人员。连续两年组织司法所人员到局机关“跟班学习”,切实提升法制审核、执法监督、复议应诉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业务科室对司法所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切实推动司法所全业务发展。全区16家司法所立足参与街道重大行政决策、立法建议征集、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应诉等职能,全过程服务招商引资、信访会商、老小区改造、征地安置等重点工作,审核街道各类文件、协议、合同并提出法律意见,开展执法主体资格自查及执法证件清理换发工作,强化业务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健全完善基层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链条,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多方共治融“通”,助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推进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非诉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区、街、村(社区)三级非诉讼服务网络联动运行。在征地安置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司法所前置设立调解“先锋岗”,把调解室搬到工地“第一线”,主动介入化干戈,推动调解工作由单一的排查化解模式向基层村居治理创新和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模式转变。在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中,司法所注重从基层群众特点中寻找突破点,将村居法律顾问、“五老”人员等纳入全街调解人才库,畅通外来人口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法治建设渠道。通过组织融合、力量整合、民心聚合,打造“银龄荟”家事调解室、“乡音调解队”、“好商量”群众调解员队伍等特色调解品牌,用心化解矛盾纠纷,守护万家灯火。
线上线下联“通”,助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实施法治文化阵地“覆盖工程”,打造家门口的法治“风景线”。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休闲、娱乐、宣传作用,按照“村村有、村村优”的培育目标,整合阵地资源,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将法治元素嵌入楼道小区、小院公园,以点连线成面,实现开门见法、开门知法、开门学法。着力推广“崇小司学法小铺”,在南大街、大生众创园区、荷兰街等集市商圈设置法治夜市,进一步拓展群众学法阵地。依托“崇川司法”公众号开设学法专栏,“法润民生微信群”定期推送普法案例,及时答疑解惑。深入基层开展“援法议事”活动,有效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将法治理念根植于基层群众心中。培育1895名“法律明白人”,通过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营造“人人学法、家家懂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
崇川区司法局 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