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区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服务新需求,以推进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为抓手,部署“村(居)法律顾问万场讲法活动”,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精度、广度、深度。活动开展以来,崇川区创新方式和载体,形成众彩纷呈的普法新格局。
一是瞄准需求点,开展“点单式”法治宣讲。主动融入服务中心工作,紧盯园区和企业需求,开展“点单式”法治宣讲。如,南通天安数码城法律服务团在对园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和走访调研后,收集整理中小型科创企业在初创成长期普遍需要的财税、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协同市场监管、检察院等部门精心设计三大类普法课件,在园区专门开展税务、劳动关系处理、知产保护为主题的法律咨询和法治宣讲。加大法治助企纾困力度,组建“台企法律服务团”,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商会、进楼宇工作,成立律师、公证、调解“三大服务团”,通过宣讲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助推惠企政策落地,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突出关注点,开展“联动式”法治宣讲。把握“重点工作”:组建“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专业团队,加强城市文明、生态环境、交通出行、食品卫生、应急管理、安全保障等重点工作的法治宣讲,形成“法律团队前置服务、深入群众宣传政策、护航行政执法顺利开展、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的全流程工作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聚焦“特殊群体”:全区法律顾问持续参加“青少年法治文化节”“农民工学法活动周”“长江保护法宣传”专题普法活动,在物流园“法治驿站”、“新享法”法律服务驿站、司机之家法律服务驿站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专门公共法律服务点定期开展法治讲座,开展《法律援助法》专题讲座,让残疾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法治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深化供给点,开展“沉浸式”法治宣讲。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等法治文化充电站作用,组织法律顾问参与法治文艺巡演、“崇小司学法小铺”、“法治夜市”等寓教于乐的普法品牌活动,将法治教育和人民群众感兴趣的形式深度结合。加大对崇川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将法治元素融入风筝、糖画、叶雕等特色文化载体,让村(居)民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的同时,接受法律顾问的“沉浸式”普法,在潜移默化中持续提升法治意识、法治能力和法治涵养。建强法律顾问普法宣传队伍,开展崇川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培训班,组建司法行政系统“青骑兵”宣讲队,公职律师服务团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多层次、专业化服务水平。
(崇川区司法局 周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