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紧紧围绕“八五”普法规划,积极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紧抓重点内容,紧盯关键群体,助力社会善治,推动全民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以“四部曲”奏响普法宣传激扬乐章,传播法治“好声音”。
奏响“主题曲”,推动宪法法律深入人心。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实践,各级领导干部领学先学,法治工作部门培训轮训,普法阵地设立专区专栏。组织宪法宣誓、宪法进万家、“万屏展播”等系列活动,开展“民法典宣传月”主题活动,录制“微课程”,开通“云课堂”,编印发放民法典宣传册5万余册。围绕民生热点,广泛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法律援助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以法护家•守护成长”等专项普法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长江保护法、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等专题宣传活动250余场次,用多种形式传播法治、弘扬法治精神。
奏响“进行曲”,助力法治惠民落地见效。推动执法、司法活动全程普法、全员普法、实时普法。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引领法治村居建设,新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15个。坚持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行动,持续打造“援法议事”“有事好商量”等基层法治建设品牌。全面推进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先后印发《海安市“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实施“法律明白人”“建育管评”工程的通知》,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训、管理和使用,为兴村振兴增添法治动能。
奏响“交响曲”,实现关键对象精准滴灌。强化“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实施领导干部学法“2421”制度,年初制定学法清单,首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县镇村三级述法”模式。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16年100%。呵护“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深化中小学法治进课程“8+2”模式,实现课时、计划、教材、师资、考核“五落实”,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日趋完善。抓实“关键群体”,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媒体从业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普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奏响“协作曲”,营造崇法善治浓厚氛围。高标准制定出台“八五”普法规划,市委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研究,制定出台法治建设“个性化”制度文件。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普法工作,落实普法经费;每年召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署普法工作。市人大按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及时审议作出决议;市政协组织视察调研普法工作,提交普法提案。法宣办各成员单位密切沟通协调,协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稳步开展。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全面成型、作用明显。
(海安市法宣办 朱涵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