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聚焦“五力”提升,推进“八五”普法新征程
2023-08-22 14:31:00  来源:法润江苏

“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南通市海门区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立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推动普法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制度建设,保障普法推动力。海门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了“八五”普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提出了工作要求和实施措施,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全区村居考核评价内容。同时,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全区普法领导小组人员进行调整,明确领导责任。各部门、各村居同频共振,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年度计划,落实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等相关保障措施。

二是突出重点人群,提升普法影响力。海门区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每年制定落实学法清单,党委(组)理论中心组学法成为常态,带动各基层党组织定期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学习。聚焦青少年“关键时期”,通过送法进校园,开设法治趣味课堂,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保护、禁毒宣传、反校园欺凌、反邪教宣传等方面的法治知识,为青少年播下法治的种子,不断营造安全和谐的法治校园环境。抓好分层分类“关键群体”,针对老年人、妇女、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特点,开展防范养老诈骗、“三八”妇女维权周、农民工普法宣传周、职工权益保护、普法宣传早市等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依法办事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聚焦法治创建,增强普法示范力。海门区坚持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区镇党委政府把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督促各村(社区)加强民主公开、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法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引导基层自治组织提高民主化管理水平,健全学法制度,推动落实村和财务公开制度,鼓励村(社区)普遍建立普法工作网络,创新工作品牌,不断夯实法治乡村建设基石。“八五”普法期间,成功创建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8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四是坚持普治并举,增强普法凝聚力。海门区坚持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这支在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建设“法治文化移动阵地”。目前共培育“法律明白人”2028人,成立了法之韵法律明白人工作室、老薛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等特色工作室11个。法之韵艺术团通过自编自导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法治文艺节目,将法律之声传遍大街小巷。新东街社区法律明白人老薛挑起了新东街理论宣传的工作担子,将党课与法律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这些法治带头人在提高居民法治素养、维护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打造前沿阵地,赓续普法持久力。持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升级优化工作。实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奖代补”机制,每年投入2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奖励补助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村级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目前建成区、镇、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250个,其中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3个,南通市级19个,海门区级20个。同时,不断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推进沿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2022年底,依托青龙港1806景区,投资200万元建成张謇法治文化园,打造了“生态+文旅+法治”特色品牌,使法治文化阵地成为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营造法治氛围的有效载体。

(海门区司法局 叶凌恺)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