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市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去一线解决、活动在一线开展、创新在一线体现“四个一”工作法,积极推进基层法治微视角建设,不断夯实法治微视角的制度基础,筑牢法治微视角的队伍根基,努力形成符合区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崇川建设生动局面。
把舵定向,率先建立崇川版微视角规范化工作机制
崇川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专门制定《关于全面推行基层法治微视角工作的实施方案》这一指导性文件,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等三个方面,明晰思路、突出重点、提供指导。同时,配套工作流程图,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广泛参与、引导激励为原则,进一步明确法治微视角工作的运行机制,确定区委依法治区办、各依法治街委员会、各依法治街委员会办公室、区各相关单位和各基层法治微视角的工作职责。依法治街办作为法治微视角工作中的运转中枢,基层法治视察员的意见建议向各依法治街办提出,由各依法治街办负责对意见建议进行审核研判,分类办理并书面反馈。对于街道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各依法治街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对于全域性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建设性意见建议报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委依法治区办通过法治督察、法治调研等方式,推动形成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工作闭环,基层法治建设融入社会治理实现从“有形”向“有效”转变。
因地制宜,全链搭建特色版微视角常态化运行平台
将法治微视角作为反映社情民意、提升群众满意度、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主渠道”,将村(社区)、学校、楼宇、商圈作为收集法治建设民情民意的“主战场”,确保基层法治微视角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观察本区法治建设的具体情况。坚持分类施策、合理布点,注重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设立法治微视角,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的参与热情,依托法治微视角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基层法治建设的真实需求。崇川区委依法治区办选定在天生港镇街道试点开展法治微视角工作,前期多次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街道地域特点、产业分布、人口情况等,根据调研情况,在村民农家小院中设立“小院微视角”、在智能装备产业园设立“小园微视角”、在天生港小学设立“校园微视角”,明确3个法治微视角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将法治建设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更好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服务民生,推动基层法治微视角有序运行。
广纳贤才,全力延伸专业版微视角多元化服务触角
坚持在基层法治建设中让群众唱主角,进一步拓宽法治视察员范围,通过“崇川司法”公众号、网格群、法润民生群等途径,发布“招贤令”。严格把好遴选关,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等群体中选聘,也在生产经营的一线、社会治理的前沿进行选聘,将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及网格员、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吸纳进来,建立视察员“人才库”,通过“自荐+遴选”的方式,网罗汇聚法治视察员。坚持基层法治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微视角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统筹考虑工作需要、点位需求和人员情况,按照专业性、便捷性的原则,畅通交流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优先选聘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过硬、群众观念过硬、法律素养过硬和业务素质过硬人员担任法治视察员,主动倾听人民群众法治呼声,主动征求人民群众的法治建议,进一步发挥基层法治微视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作用。
(崇川区司法局 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