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持续推动网络普法工作走深走实,聚力打造“e海善治”网络法治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生态。
一是“全域化”推进,构建多级体系,让网络法治宣传“热起来”。构建“1+10+241+798”四级网络综合宣传体系,实现10个区镇街道,241个村居,798名网络普法志愿者密切联动,推动网络法治宣传“入万家”。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模式,线上开设“e法安网”“e线尚法”专栏,以“尚法海安”“网信海安”微信公众号为主线,精心创设“海小清”主题 IP,推出“海小清普法”系列宣传。线下依托调解室、网络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等阵地,建设“1+10+241+n”普法阵地。新增覆盖城乡的法治加油站 30个,统一配置法治宣传用品或设施,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公证引导等服务。
二是“项目化”推进,调动多方力量,让网络法治宣传“火起来”。建立“10*10*10”普法队伍,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组成市级专家库指导区镇法律服务等网络文明普法志愿者开展工作,培强村级“法律明白人”核心力量。同步实施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工程、法治利企惠民建设工程、普法品牌建设工程等,深入推进“清朗领航三个e计划”(网络普法 e起学、网络普法 e起宣网络生态e起治)。部署开展法律巡讲、作品巡展、文艺巡演文化巡访、资讯巡递、阵地巡游法治文化“六巡”活动,开展“e企护航行动”“巾帼护网e起行”“美琴100场网络防诈反诈”等网络普法宣讲活动200多场。
三是“精准化”推进,创新多种载体,让网络法治宣传“潮起来”。构建以“传统媒体+新媒体+户外大屏”全媒体宣传矩阵,创作H5、动漫等作品多平台播放,推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深入人心。开启“网络普法集市、夜市”模式,“送法律、送安全、送服务”到群众身边。“海燕女律师”公益服务团深度开展网络普法活动,聚焦青少年、老年人和新业态从业群体,为他们筑起安全上网用网防护墙。分类建设法治文化作品图文、视频等电子作品库,开辟“尚法剧场”,采取线上展览的方式展播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宣传态势。
(海安市法宣办 朱涵秋)